总第654期
全文共1413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总编辑|马黎明
执行副主编|谭扬
责编|张宇
采编|张宇
一提到打印,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文件,但随着3D打印技术出现并日渐成熟后,它就像拥有魔法一般,几乎你想要的“一切”它都能帮你实现。
虽然我们认识这项技术并不久,但了解3D打印的人都知道,早在30年前,第一台商业3D印刷机就在美国诞生。只不过在这之后,3D打印一直处于高端和小众,让普通人望尘莫及,直到近年来随着技术升级以及成本的大幅降低,3D打印才开始走向大众消费群体。
3D打印房屋、 3D 打印鞋、 3D 打印自行车、3D打印食物······,时至今日,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建筑、医疗上有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3D打印从工具变成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甚至是汽车这样的大件物品。近日,据外媒报道,XEV Limited正在设计一款双座版电动车LSEV,预计将于今年上市。
LSEV采用双门双座的车身布局,与smart相近,长宽高分别为2528/1400/1545mm,宽和轴距要稍微比smart小那么一点,不过整车重量上却只有smart的二分之一,仅450kg。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我们通常的认知里,汽车由成千上万个零部件组成,而LSEV的零部件总数却不足100个。
续航里程方面,在电池电量全满的情况下,若以70公里/小时的最高车速行驶,其续航里程数可达150公里。
LSEV的起售价预计将定为1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84万元),并在欧洲和亚洲市场率先推出。目前XEV公司已经接到了近7000辆的订单,它们计划会在2019年开始向欧洲和亚洲的客户交付。
其实3D打印汽车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第一辆3D打印的汽车在2014年面世,这辆由美国Local Motors公司设计制造、名叫“Strati”的小巧两座家用汽车,该车只有40个零部件,建造它花费了44个小时。
2015年,来自美国旧金山的公司DivergentMicrofactories更进一步,推出了一款3D打印底盘的跑车“刀锋(Blade)”。
通常这样的汽车并非所有零部件都来自于3D打印,除了车身外壳、个性化设计等是3D打印完成之外,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仍然是来自传统制造业,3D打印设计的实际意义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提高某个环节的效率,而不是完全代替传统工业制造。它的优势在于,3D打印汽车是先打印出单个的、一体式的车身,再将其它部件填充进去,而不是将车身部分分组安装到一起。
与传统汽车制造业相比,3D打印的的魅力主要在于可直接从计算机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免去开发开模环节,缩短新品开发周期,节省出更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那么,为何3D打印技术目前未能在汽车行业普及?
首先,3D打印尚不具备打印完整汽车的能力,那种点一下按钮就打印出一辆汽车的桥段还只能停留在科幻电影里;此外,汽车工业对产能要求高,3D打印对单件或是小批量的产品成本相对低廉,但对于每年一个车企需要生产成百上千万辆汽车来讲,用 3D 打印的方式目前来看成本是不太合理的。总之,由于缺少必要技术支撑与设计需求,以及安全法规的缺失,大规模实现汽车的设计制造,在未来都不具备可实践性。
不过3D打印技术的灵活性、材料的多样化以及可定制等特点,都非常符合汽车业的需求。其可以制造几乎任何物品的能力,让我们对“创造”有了重新思考。
马曰:
尽管存在潜在的需求,但将 3D 打印应用到汽车行业还是困难重重。除了 3D 打印技术本身需要在成本、速度上进一步提升之外,设计人才、设计软件的进化也刻不容缓。梦想照进现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是未来可期。
END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马拉车市小程序
—— 精彩回顾 ——
宝马、福田、丰田等三家车企新年第一“召”:是负了责,还是“堵”了心?
2018年汽车召回超千万辆!“机油门”、“脱轴门”、“高田气囊”谁是“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