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华为又被传闻造车了。
好在华为及时回应:公司策略不变,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
其实我也记不清这是华为第几次回应不造车了,只是这次的起因是华为向北汽蓝谷供应了华为激光雷达,看来华为又多了一位合作伙伴。
![]()
![]()
华为不造车,虽然它缺席了这场“饕餮盛宴”,但是它却选择了比造车更难走,却更能显现自身实力的路。总之,华为不造车,甚好!
那么为什么“甚好”呢?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已经在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新四化”方向转变。以后的汽车将以“电动化”作为基础,并依靠“网联化”实现大数据的收集,以此达到“智能化”出行的目的。最终,汽车将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让人、车、生活实现无缝连接,而华为目前正是从汽车的“网联化、智能化”入手。
![]()
截止到目前,华为通过对车联网、自动驾驶、车载通信三个方面的不断研究,已经在芯片、软件、硬件模组、5G通讯等方面掌握了不少核心技术,而这些都将是未来汽车必不少的配置。
![]()
为什么自主品牌的传统燃油车始终不如海外品牌的传统燃油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汽车零配件受制于人。
德国、日本的汽车工业为什么独步全球?背后离不开零部件集团的有力支撑。
无论是德国的博世、大陆、采埃孚,还是日本的爱信、电装,它们都是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更是掌握了传统燃油汽车的诸多核心技术。譬如博世的ESP、ECU,采埃孚、爱信的变速箱;电装的火花塞、电子控制器等,而国内的这些技术与它们相比或多或少存在差距,甚至部分技术干脆没有。
![]()
![]()
另外,特斯拉为什么能快速获得成功?一方面得益于硅谷为其提供的IT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李尔、博格华纳等零部件企业,以及通用、福特等主机厂在人才、技术、硬件上的贡献。
![]()
![]()
自主品牌在传统燃油车领域落后,汽车零部件的技术和制造工艺落后与海外车企是无法规避的问题。
不过当汽车产业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自主汽车的零部件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被动,而当有了像华为此类敢于向汽车零配件产业发起挑战的企业后,自主汽车产业的零配件技术势必会与海外的差距越来越小,直至超过它们。
![]()
华为,不造车是对的,因为它发力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市场是占领汽车产业制高点。如果有朝一日国内汽车零配件不再落后于人,那自主品牌汽车才算真正的“弯道超车”。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