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仔细倾听并记录司机对车辆不适症状的描述。由定位角度不当所引起的症状,有些是可以通过目视检查就可以发现的,如吃胎;有些则不能直观的看到。倾听司机的描述是很重要的。必要时应该去试车以进一步确定可能存在缺陷的大致区域。
在询问或试车工作完成之后,下一步要对车辆进行目视检查。应该建立起这样一种概念:单靠四轮定位自身,并不足以消除转向故障和磨胎问题,还有其它一些影响因素。在进行四轮定位工作前,应检查所有转向与悬挂部件。
![]()
如果司机所描述的症状是车辆跑偏,则在定位前应首先确定此种跑偏是否由侧滑引起。具体的方法为:
1、如果是真空胎(子午胎),将前轮左右两车轮进行互换对调,然后试车。如果车轮左右对调后跑偏方向朝向对调前的相反方向,可以确定前轮侧滑是影响因素(往往是主要因素)之一。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办法一:四车轮全面对调,直至找到消除跑偏的组合;或办法二:将前轴两车轮中任一车轮的轮胎拆下,翻面(180º)后再装上。
2、如果前轮左右两车轮对调后跑偏方向不变,则对后轴左右车轮重复上述相同过程。如果后轮对调后跑偏方向仍然不变,可以确定跑偏不是由侧滑造成,必须进行四轮定位测量以进一步找出原因。
各厂家定位仪测量方法和操作步骤不尽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基本以流程则基本相同:
1、选取正确车型。
2、轮圈补偿(ROC);目前的实践中,许多四轮定位服务商为了图省事,往往省略了这一步骤。在省略这一步骤时应该非常小心。首先必须确认车辆轮圈的状况良好,其次必须仔细检查并确认传感器卡具完全安装到位。否则,忽略轮圈补偿可能造成0.1º至0.2º误差。
3、测量;读取数据。
4、车辆调整;车辆调整的顺序规则是:先调后轮,再调前轮;后轮先调外倾角后调束角;前轮先调主销后倾角,后调外倾角,再后调束角。
5、打印结果。
我们的重点放在对测量结果的分析上。
造成跑偏的原因归纳起来有:
1、前轮主销后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过0.5º。车辆朝主销后倾角小的一侧跑偏。
2、前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过0.5º。车辆朝前轮外倾角正值最大的一侧跑偏。
3、后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过0.5º。车辆朝后轮外倾角最小的一侧跑偏。
4、根据前后轴的退缩角可以观察到车辆轴距的变化。前后退缩角之和超过0.2º,就会出现可感觉到的跑偏,跑偏朝向轴距小的一侧。
另外,四轮定位仪无法测知的跑偏因素还有:
5、侧滑,多数由轮胎引起。
6、胎压不均匀。
7、刹车不对称、打滑。
8、转向助力不平衡。
9、悬挂零件磨损,失调。
由于四轮定位仪无法测知所有跑偏困素,所以有可能从定位仪上看一切正常,但车辆仍然跑偏。这时就要逐项排查。
吃胎的原因归纳起来有:
1、前轮同时吃外侧或同时吃内侧-前轮前束不对。
2、前轮单轮吃胎,外倾角不对。
3、后轮吃胎:外倾角,束角。
另外,四轮定位仪无法测知的吃胎因素还有:
4、不良驾驶习惯。
5、轮胎压力过高:吃轮胎胎面中心线附近。
6、轮胎压力过低:同时吃轮胎两侧。
7、底盘零件有问题。
主销后倾角接近于零或主销后倾角为负。
1、主销后倾角过大。
2、外倾角不正确。
3、剧烈颠簸后的悬挂零件轻微变形、犟劲。
1、主销后倾角过小。
2、转向机问题。
3、其它角度不正确造成的犟劲。
4、轮胎有问题。
遇到轻微颠簸或加速时车辆掉屁股,主要由后轮束角不正确引起。
在综合分析、综合诊断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对车辆定位角度进行调整。技师应对定位角度调整后的效果有清晰的预期。调整的顺序如下:
先调后轴两轮:
后轮外倾角——后轮束角;
后调前轴两轮:
如果转向前展不对,更换转向臂——主销后倾角(对有引擎托架的车辆,往往要先调整引擎托架)——外倾角——束角(此时方向盘水平锁正)。
![]()
![]()
![]()
责任编辑 | 高晓玉
文章来源 | 汽车维修与保养
![]()
![]()
![]()
![]()
![]()
点击阅读原文,参与2018十大国产乘用车轮胎品牌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