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和沃尔沃,以后会是一家吗?
2月24日晚,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HK.0175)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在保持各自现有独立公司架构、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继续拓展合作领域。
这里需要普及的是,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本质上都是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企业,它们与宝腾、路特斯等都是独立的公司。此前有传出两者将合二为一,变为一家公司的主体。这次合并方案暂时不涉及这一步,大部分合作以资源共享+股权投资的形式完成。
这张家族树或许能更好地帮大家理解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具体到合作细节方面,双方将聚焦新四化的核心技术协同研发和共享,并将持续深化在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领域的协同,实现资源互补。
首先,双方以股权合并形式将动力总成业务合并成立新公司,重点开发新一代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发动机。除了继续向双方供货外,还向第三方汽车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该公司计划在年底之前投入运营。
此前,吉利控股集团已经和戴姆勒达成将共同开发下一代混动车型技术的高效动力系统,这是两大集团层面之间的合作,可以预测的是,在吉利控股集团这方,直接牵涉到这项合作的主体预计将会是这个全新的合资公司。换言之,吉利、沃尔沃、奔驰几大品牌共用发动机,大概率会成为实锤。
其次,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在目前共享SEA浩瀚、SPA2电动车架构基础上,双方已经启动下一代纯电专属模块化架构的联合开发,实现核心技术成果的共享和规模化优势。沃尔沃、吉利及快速增长的领克、极星品牌都将共享该架构。双方还将在三电和智能网联方面实现技术共享,共用电池包和电驱系统,并通过联合采购降低成本。
这里不得不提到吉利控股集团整体的新能源战略。基于吉利汽车原始架构打造的“几何汽车”,虽然可看作与吉利汽车拥有对等的地位,但是市场成绩还不够令人满意。
吉利控股集团需要有拳头企业,重塑自身的新能源领域形象,采取的路径便是合资。极星或许有些偏个性小众,吉利控股集团内部还在规划一个面向更主流市场的新能源公司主体,领克ZERO很可能就会归入其中。而这个全新企业是否与领克共享品牌价值主张和销售渠道,或许是值得考虑的。
其三是在自动驾驶前沿技术领域,双方将基于各自已有的丰富研发成果和经验,由沃尔沃汽车旗下自动驾驶软件技术开发公司Zenseact牵头,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高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Zenseact坐落于沃尔沃总部所在地,瑞典南部港口城市哥德堡。其技术方案涉及环境感知、V2X、高精地图定位等主流自动驾驶技术领域。
另外,双方合资打造的全球新高端品牌领克汽车已于去年底正式宣布进入欧洲,领克将充分利用沃尔沃汽车的海外渠道资源,逐步服务全球用户。
有朋友或许会问,如此深度绑定的合并方式,为什么不直接变成一家企业呢?
之所以要深度绑定,从全局看,是希望吉利控股集团内部的所有品牌,沃尔沃、领克、极星、吉利等,都有机会去利用集团内部所能提供到的一切优势资源,在研发之初不会给产品设置过多的边界限制。
而在此基础上,吉利控股集团又希望每个独立子公司按自己的理解,去深化自身品牌的价值主张,规划产品节奏,定义设计语言和目标用户群体。内部技术壁垒已然消除,最终构造出的品牌价值,以及推出的产品为用户所接受,才是每个品牌真正需要思考的使命。尤其是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溢价才会是最无可撼动的无形资产。
吉利控股集团内的几大品牌目前节奏都非常良好,可圈可点。吉利目前是国内销量第一的自主品牌,而沃尔沃曾一度于2019年冲破全球70万销量。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销量有小幅下滑,但依然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不妨保持这种灵活性,或许比直接合并成一家企业更有意义。
这种灵活性的很大一个好处也体现在资本市场: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的现有利益相关方和潜在投资者能够分别评估两家公司的战略、业绩、财务风险及回报,做出更灵活有效的投资决策。
沃尔沃一直有独立IPO的打算,而吉利汽车亦打算回归A股科创板,计划募资200亿人民币。拆分为两个不同的资产标的物,某种程度而言为资金提供了多元组合规避风险的方式,也有助于每家企业所具备的比较优势在资本市场被放大化,最终为更多资本所青睐,这也是很多企业追求拆分上市的原因之一。
从2010年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后,到2020年,这十年间,我们既见证了吉利品牌快速的成长,也见证了沃尔沃品牌的复苏,真正实现了双赢,有人将这十年定义为“黄金十年”。相信进一步深化合作后,吉利控股集团下的车企,能在变革的风浪中更有信心地前行。
本文作者为踢车帮 温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