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最后的工作日了,未来元旦三天小长假正在等着大家。
回想过去的一年,车友们肯定是感慨万分吧,一个轮回就这么快走完了,或许很多人都觉得,人生也不过如此,但是生活向来如此,每一个个体都是平凡而平静的,所有的大风大浪都是每一个个体在涌动着自己的情绪,最后形成一定规模的共鸣,随后叫作时代的变迁。
对于汽车市场,2018年最大的变迁,莫过于新能源的快速崛起,前几年,还只是几家车企涉猎新能源,市面上也只有零星几款车型的时候,没有人会在意一直是燃油车为主导的汽车世界里,电动车会搅起什么风浪。
直到国家双积分政策的实施,所有车企都要求生产新能源,我们才知道世界变了天,市场格局在变动。而2018年的车市大事件,几乎大部分都和新能源相关。
![]()
一、造车新势力登上历史舞台
相信在今年以前,很多人都不知道造车新势力这个词儿,但是今年,忽然有将近上百家新车企诞生,而且无一例外都是专注于新能源,着实让大家吓了一跳。这些车企,其中有一些自成立以来,就只是搞搞概念,在造车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动作,被车友们调侃为PPT造车。
也有很多新势力在2018年做出了不俗的成绩,譬如说,蔚来率先在美国上市,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上市第一股,而且量产了蔚来ES8和ES6两款车,其中ES8一万辆成功下线,实打实的造车新势力领头羊。
![]()
此外还有威马EX5,小鹏G3等等车型上市,新势力们在汽车外观设计和一些功能上确实给汽车界带来了新鲜感,譬如说互联网+造车概念下的AI智能语音助手、自动驾驶等等。
二、传统车企新动向
关于传统车企,其实最重要的政策变向是中外合资股比限制放开,而宝马则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外国企业,2018年,宝马增资,在与华晨合资的企业中,占股达到了75%。
至于这一事件是好是坏,众说纷纭,但不得不说到的是,华晨自主品牌发展状况十分糟糕,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按照去年财务报表披露来看,华晨只有在获得宝马汽车销售的分红才能保证全年盈利,而今年之后,华晨持股50%降为25%,2019年或许迎来重大变故。
新的时代迎来新的挑战,那些含着金钥匙诞生的自主品牌,如果只是依靠合资大佬躺着赚大钱,而自家品牌毫无发展的话,在未来迟早是要被淘汰的。
![]()
而随着股比限制放开的还有,外国企业在华合资企业数量也不再局限于两个了,只是实施时间不是现在。对于宝马来说,2018年的动作很多,除了刚刚讲述到的增资之外,还有与长城汽车合作成立光束汽车有限公司,未来与生产电动车为主,而首款车型也确定为MINI纯电动。
三、外资动向
其实说起新能源,或者说造车新势力,特斯拉其实是鼻祖了,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专注于纯电动车制造,15年来,以消费级的model s,model x和model 3来看,特斯拉可以说是新能源车界最闪耀的明星车企。而与中国车市相关的,2018年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订独资办厂协议,其实是比放开合资股比更重磅的消息了,独资建厂,这其实就是挣脱了以往合资的约束。
对于这种愈加开放的引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国家对于新能源的重视,一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二是希望引入全球最顶尖新能源技术,在行业内起到带头效果,继而引起良性竞争,鼓励自主品牌们进行技术上的革新。
2018年的大事件,愈加显示了汽车市场在往新能源方向发展,而着眼于全球销量,2018年全球销量突破两百万辆,中国就占去了一半,2018年也是国内汽车市场新能源销量首次突破一百万辆,值得纪念。
而从具体的车企销量来看,在11月份,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王,同时北汽新能源排名第三,也就是说,全球新能源销量前三里面,中国占了俩。
![]()
值得庆贺的同时,也需要明白,就技术层面来说,不管是比亚迪还是北汽,亦或者说其他自主品牌,还是比特斯拉略逊一筹。
而未来,除去电气化,新能源或许还有着更多方向,比如燃料电池,而越早布局,就越能在市场中站到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