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电动车领域中,1000公里续航、8分钟充电80%、无人驾驶量产下线等概念闹得纷纷扬扬。在混合动力领域,有些数字同样让人既振奋又惊讶。
前不久,比亚迪发布了DM-i超级混动系统,很多人在惊叹这套系统的高效率低油耗时,忽略了一个重要数组:1.5L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43%。看了这个数字,有些网友开始惊呼:中国品牌在发动机技术上的实力已经PK掉外资品牌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
热效率超越对手的“发动机”
DM顾名思义就是比亚迪双模技术“dual mode”的首字母,这是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平台,最早的代表车型就是比亚迪F3DM。DM-i超级混动则是基于DM技术平台打造的全新动力架构,按照官方解释,“i”即intelligent,指智慧、节能、高效的意思。
![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43%,比亚迪“封神”?]()
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系统有三部分组成,分别为1.5L发动机、E-CVT变速器和电池。我们今天只给大家聊聊这台超级插混专用的“1.5L发动机”,因为它的热效率高达43%。这是一个什么水平呢?我们不妨先看一组比亚迪官方发布的“数据”。
![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43%,比亚迪“封神”?]()
在这张图的左下角不难发现,骁云-插混专用的这台发动机热效率排在了最前面,领先行业内的某2.0L、2.5L和1.5L发动机。而这些发动机指代的又是谁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43%,比亚迪“封神”?]()
通过这组数据,我们看到向来以发动机著称的马自达创驰蓝天发动机热效率才为43%,与比亚迪的这台发动机相同。而丰田、本田混动系统上的发动机热效率分别为41%、40.6%,都要落后于比亚迪了。在这个排名中,广汽传祺的第四代2.0ATK发动机热效率为42.1%,从热效率表现看已经非常优秀了,但仍不及比亚迪的这款1.5L发动机。
不过,有观点认为,两个数据并不能进行定量对比,充其量只能作为参考,因为两台发动机热效率的认证并非出自同一机构。
43%的热效率是如何实现的?
我们先普及一个知识点,即什么是发动机热效率?
发动机热效率,又称“发动机有效效率”,是指发动机有效功率的热当量与单位时间所消耗燃料的含热量的比值。比如说每秒燃烧的汽油含有100份热能,但经过发动机燃烧后最高的那一秒只输出40份热能,那么此时发动机的热效率就是40%。言外之意,其余的时间热效率都低于这个值。
![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43%,比亚迪“封神”?]()
比亚迪的这款发动机热效率是如何提高的呢?按照官方解释,主要经过了6个方面的优化,即提高压缩比、增大冲程、采用阿特金森循环、冷却EGR、降低摩擦和优化控制系统。仅以提高压缩比为例,这款发动机的压缩比高达15.5:1,而当前行业的普遍水平为12:1左右。
![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43%,比亚迪“封神”?]()
此发动机非彼发动机
这么高的压缩比难道其它品牌实现不了吗?或者说,为何这款发动机没有用在比亚迪旗下的其它车型呢?
“发动机燃烧做功是一个综合工程,既要考虑到效率,还要考虑到节能、性能等,比如低转速扭矩、高速动态响应等方面。热效率只是发动机众多表现的一个方面而已,比亚迪这款发动机是专门为插混系统设计的,所以可以为了突出某方面的性能而牺牲在其它方面的表现。”某主机厂产品经理告诉一品君,“比如为了追求热效率而不用考虑低扭矩区间表现,因为初段加速时是以电机为主。所以严格说,这个数据与我们日常说的发动机热效率不能划等号,拿它与马自达、本田等燃油车上的发动机去比也不是很客观。”
![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43%,比亚迪“封神”?]()
更何况相比行业其它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没有传统发电机、机械空调压缩机、机械真空泵、机械水泵等附件,因此不需要前端轮系,严格意义上说,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发动机”。所以这些“负担”减少后,也可以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
![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43%,比亚迪“封神”?]()
上述行业人士也举了一个例子:某款为达喀尔专门调校的赛车,可以牺牲舒适性、智能化,甚至加速性,但必须保证大扭矩、通过性、车身坚固性等特点,因此用这辆车的某一方面性能与其它车去做对比是不恰当的。
![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43%,比亚迪“封神”?]()
其实,了解了这些,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何这款发动机会专门用在比亚迪超级混动车型上,而主打性能的比亚迪汉却采用的是另一套动力系统,同样比亚迪其它燃油车上也是享受不了这款发动机。
最后,一品君还想强调一个知识点,即最高热效率只在发动机状态最好的时候才有,而这个状态能持续多久,还要看发动机的管理系统、动力匹配度、产品定位等。
![骁云-插混专用1.5L发动机热效率43%,比亚迪“封神”?]()
以凯美瑞2.5L发动机为例,官方声称最高热效率40%。但相关实测数据显示,只有转速在2017rpm,扭矩输出151-172N·m时,才接近40%最高热效率(上图红色圈内)。而实际驾驶过程中,有多少工况能让发动机处于最高燃烧效率运行,可能很多人并不关心。因此,我们也看到另一种技术路径,即燃烧效率可能不是最高的,但相对较高的热效率覆盖了更宽泛的工况区间,这样才更加符合用户的驾驶场景。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看比亚迪这款1.5L发动机,单就“热效率”这个指标来看,确实值得骄傲。但这是在“牺牲”发动机其它方面的情况下实现的。所以,我们应当来理性看待,切莫“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