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重要的知识产权被轻松炮制,我们应该悲愤还是熟视无睹?
2020年,国内新型专利授权237.7万件,其中外形设计专利授权73.2万件,均呈现增长状态,庞大新型专利增长的背后,是被轻松炮制走的悲痛现状。
数据统计,过去5年,仅北京市知识产权侵权案每年增幅超30%。全国每年的侵权案件数量,不胜枚举。
发展最盛的行业,一般都是侵权重灾区。
过去二十年,汽车行业呈现增长状态,庞大的增长空间涌入了大量的参与者,当监管与增幅脱节,势必有大量的侵权事件发生。
第一时间想到的外观抄袭案件,脑子里一晃无数。
01 屡禁不止的抄袭
当年的双环抄袭本田CR-V,为了保护本土企业,不仅拥有知识产权的本田败诉,同时还要向侵权方赔偿千万余费用。
陆风X7抄袭路虎极光,在时代中蹭了路虎悬浮车顶设计。
让中国设计一再颜面扫地的众泰SR9,甚至让拥有绝对知识产权的保时捷非常无助,CEO Oliver Blume在众泰展台的无奈一笑,我可以视为对国产车的侮辱。
最近,一张让人哭笑不得的山寨图流于网上。
山东老年代步车企业以山寨为设计手法,Copy了国产车设计,以此为卖点以及噱头试图打动其消费人群。
02 为什么而抄?
对于一些没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来说,抄袭意味着能够轻松炮制优秀企业的能量价值,复刻而来的产品力能够让他们得到短期跳跃式的增长空间。
自然,抄袭的对象都是一些能量价值极为雄厚的企业。
譬如说,众泰抄袭的对象往往是拥有更高格调的德系车,大众、奥迪、保时捷,而陆风更喜欢抄袭路虎,双环抄袭的本田更是不用多提,CR-V在SUV领域开山鼻祖的定位毋庸置疑。
而那些没有监管,处于灰色产业地带被人诟病多年的老年代步车,它们则抄袭一票豪华品牌。被抄袭的对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有轻松被复刻,被炮制的外形设计手法。
设计,过去一直都是外资引以为傲,开启星辰大海征程的核心竞争力。
但有一些细微的变化正在发生,那些缺乏监管,趋利避害,几乎是在"逮谁抄谁"的老年代步车企业,它们的抄袭类目中不仅仅只有豪华品牌以及超级跑车品牌,还出现了一些国产品牌的影子。
就比如这款车。
复古、城市硬派、情怀的确是不小的设计亮点,基于此,老年代步车显然能够窥探到成功者成功的秘诀,并且第一时间复刻。
03 抄袭,更像是时代的影子。
事实上,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领域,都无法阻挡抄袭的脚步,看待抄袭,我们只能把它当成时代的影子,抄袭折射出来的是强者该有的姿色。
因为外形设计做得好,保时捷、BBA、路虎等品牌成为抄袭重灾区,所以抄袭本身折射出来的是强者的影子。
我们应该学会通过山寨车,找到真正具有灵魂设计的车型。
对于企业来说,汽车圈想要打赢一场设计抄袭官司犹如登天之难,既是如此,企业选择在设计上不断突破自我,不断成为行业风向标。
没有人愿意与影子企业较真,这是行业龙头该有的态度,强大的技术储备让它们每个节点都能放出巨大的能量,来推动新产品不断打破行业认知,从而塑造一个又一个的神话标签。
而技术匮乏的企业终究只能拾人牙慧,虽然法律层面难以约束,但道德层面的谴责从来都不会停止。
尤为关键的是,因为没有强势且丰厚的技术储备,让那些抄袭的企业终究一个个成为过去。
04 抄袭重灾区的老年代步车行业
老年代步车之所以单独拿出来聊,关键在于这虽然是一个上不了台面,但却又是一个庞大无比的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最大的问题是,在相当严格的监管标准出来之前,其仍然会向行业输送大量毫无生产章法,设计理念,且安全标准的车型。
购买这些车型的用户群体,往往又是对知识产权没有太多意识的中老年用户群体。他们往往只能从主观角度来分析产品优劣,譬如说设计,比如说空间,无法真正自我分析产品价值,就无法为自身安全考虑。
的确这是不幸,毕竟,老年代步车的监管标准到现在都没有出台。
老年代步车是一个极端,是向下的极端,另一个极端,是老年代步车抄袭的那些优秀国产车企们,正在另一个极端,以极快的速度向上发展,努力让优秀成为常态化。
有幸的是,老年代步车抄袭的那些国产车,正在以更好的设计,更出色的使用价值,为顶层用车需求者,提供更好的用车选择,解决更严苛的用车需求。
过去,国内企业主机厂也好,老年代步车企业也罢,总是将抄袭矛头指向外资品牌,因为外资一线品牌拥有更好的设计以及更出色的品牌价值。
事实上,好的设计不分国界,更不分品牌,当抄袭对象成为中国品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庆幸,中国品牌也有一些做的优秀的企业,冲出行业的枷锁,打破传统认知桎梏。
毕竟,抄袭者虽然拉低行业下限,但被抄袭者,事实上却在不断突破自我,为行业输送更有参考价值的产品以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