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几个现象。
第一,中国新能源市场低端经济性车占据市场主导。乘联会数据来看,今年1-11月,A00级纯电动车销售287573辆,占据新能源34%的市场份额,位列所有新能源细分车型之首。
![]()
从乘联会的新能源榜单排名也能看得出来,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北汽、奇瑞、江淮的一些经济型车。
![]()
一句话总结,这些车型更容易走量,也更容易产生新能源积分。
第二,外资企业更愿意选择主打经济性车的新能源企业合作,比如大众江淮、福特众泰……背后显然有双积分因素的深度思考。
这时候再回到本段的中心点,为什么雷诺找到的是江铃,答案似乎就明朗了许多,江铃新能源能够满足雷诺的刚需,且稳定性高,原因在于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身条件。
中国新能源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如比亚迪、北汽、奇瑞等,都是典型的技术、销量双在靠前的实力派,它们拥有更多选择的筹码,显然不会同意雷诺这种只“挂账”不出力的企业过来分一杯羹。
第二梯队就是江铃、众泰等企业,它们在核心技术上未必领先,但占据大量的低端市场份额,拥有丰富的底层基础架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稳。以江铃为例,截至目前,江铃新能源累计销量已超9万辆,并且形成了600家经销商的规模。市场再怎么洗牌,短期内也不会对它们产生太大的震荡。自然受雷诺等亟待解决新能源积分的企业青睐。
第三梯队就是海马、力帆等企业,它们技术和销量均有待提高,几乎没有太大的声量,存在感低,对外资企业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抗打击能力差,稳定性不高。
生意讲究各取所需,江铃满足了雷诺的要求,雷诺能满足江铃的“算盘”吗?
和所有自主品牌的想法一样,江铃显然是希望通过雷诺的技术和品牌为其日后的产品背书。
从技术实力来看,雷诺显然是具备这个实力的,其新能源实力在全球市场早有证实,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如果雷诺只是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江铃,不与之产生任何技术接触,江铃又该如何学习雷诺的技术呢。雷诺此前与东风、日产成立易捷特发力新能源乘用车,也将会分摊雷诺的大部分精力。如何从与雷诺的合作中提升自身技术,这是江铃面临的课题。
![]()
由于目前只是官方先放出口风,还没有正式的协议内容出现,这里我们先留个悬念,日后等更多的消息放出来再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