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哥有一个开修理厂的朋友,有事没事路过他那总喜欢去聊两句;最近他神秘兮兮的和我说,冬天的“生意“实在是比夏天好多了。这句话让我有点诧异,毕竟我们所在的地方完全不存在道路结冰的问题,因此冬季交通事故也没有明显的提升,何来生意好这一说?
![]()
仔细询问后他才告诉我,因为最近许多车主发现车辆油耗偏高,开始怀疑是不是该洗洗油路、节气门或者做个保养了,一来二去的生意就越来越好。
这个回答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其实就像打雷下雨一样,车辆冬季油耗偏高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今天论哥就和大家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
很多人听到油耗高,第一反应就会怪罪于空调,然而其实冬天开“暖风”是根本不需要打开压缩机的。众所周知,发动机工作时会发热,因此需要强大的冷却系统来散热,大大的中冷水箱等等,都是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相关的产品。
那么与其让发动机工作时滚滚热浪被防冻液带走,吹散到风中 …… 还不如好好利用起来呢。于是在冬季汽车空调供暖时,就是利用了发动机的热量,所以照理说冬季暖风不会影响油耗。但其中有一点我们不能忽略——空调暖风的开启,会导致发动机的散热量增大,从而导致水温升高的速度变慢。
![]()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发动机在冷启动后,虽然水温正常,但热气还未产生充分,如果这时立刻打开热风,就会强迫发动机被动做功,提前供热,一直到 " 水温达到正常温度 " 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消耗更多汽油;当然,当发动机水温达到正常状态后,暖风的影响就不存在了。所以冬季因为暖风而导致油耗变大的车,基本都是 " 短途代步 " 为主的车,就是车还没热,目的地到了,如果想省油,还是开上一段时间后再打开暖风,关闭压缩机更靠谱。
![]()
第二个影响油耗的原因就在于冬天气温较低,机油容易变稠,特别是车辆停放一个晚上以后,机油一般都已经沉到缸底,缸内各个零部件都得不到机油的润滑。有的机油润滑性不好,容易造成发动机的干摩擦。
高级别的全合成机油,机油粘度随温度变化小,同样的油膜要求,合成油可用较低的温度就可形成,达到保护发动机的目的,有助减少汽车在低温启动时的能耗,延长蓄电池寿命;此外,由于润滑油流到摩擦表面需要的时间短,可以减少发动机部件在启动时出现的干磨损现象,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使用高级别的全合成机油,一般可以降低3%至5%的油耗。”
![]()
这一点老司机们相信都深有体会,特别是北方冬季,早晨出车时,车辆滑行距离都会短一些,总感觉车子 " 涩涩的 ",就像是我们人体在运动之前,各个关节 " 没运动开 " 一样。一旦车辆跑了一段时间后,这种生涩的感觉即消失,这就是机油粘度带来的变化。
这个时候或许有人会说:那在冬季出行前,是不是意味着需要长时间原地热车?没错,冬天热车是正常的,但切记不要热车太久,带涡轮增压的汽车热车一两分钟就好,自然吸气的热车三十秒足够。![]()
此外我们大部分汽车发动机的热效率都在35%左右。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会通过各种途径浪费掉,例如散热系统,内部组件摩擦等都会导致能量被浪费。冬天受气温影响,被冷却水带走的热量要比夏天多,使得发动机不容易保持正常工作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也会靠增加喷油量的方式来维持正常运转,油耗自然也会随之提升。
同时油耗增加也会“挑车”。小排量车自重轻意味着只需要较少的燃料消耗产生的不大牵引力即可克服其自重带来的阻力,在平时百公里油耗会很低。但是冬季会如前所述,润滑油和润滑脂黏度增加会需要额外的燃料作功来克服阻力,升温保温也会需要消耗额外的燃料,并且小排量车发动机比较轻巧、缸体缸壁较薄,汽缸内的高温向外散失会相对容易,升温保温消耗的燃料会更加明显。
因此总的来讲在冬季这个“不宜居”的季节,车辆也会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出现一些“并发症”,油耗增高就是最大的表现,如果正常保养、更换机油的情况下,就别再去修车店排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