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不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只要每家企业做对了事情,以及以正确方法做的事情,有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其实都是有机会的。我们这些新的企业最后能存活下来的不过两三家,这是一定的。”日前的全球汽车AI大会上,蔚来用户发展副总裁朱江对造车新势力的未来提出了担忧。
话音未落,造车新势力又被爆出重大新闻。
北京时间12月18日晚间,据路透社报道,中国的滴滴出行将于2019年收购一家汽车制造商。潜在收购对象可能包括由阿里巴巴资助的小鹏汽车,以及由前宝马和日产汽车高管创立的Future Mobility公司。
消息一出,众皆哗然。原本外界估计造车新势力或将在2020年左右迎来大洗牌,仿佛突然被给了一脚油门。一时间,所有人都在思考,造车新势力们还有下半场吗?
造车新势力们的“内忧外患”
从“造车新势力”这个新名词出现至今,关于它们的新闻就一直不断,负面与正面皆有。交付延迟,自燃,缺钱,……,造车新势力们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霸占着汽车媒体的头版头条。
朱江的话绝非危言耸听,造车新势力被频繁传出的消息正在论证者这一点。如今看来,造车新势力们正在面临腹背受敌,“内忧外患”的窘境。
先来看看内部问题。此前的消息不说,就今年来看,造车新势力们遇到的各种大小麻烦,例如交付延迟、资金短缺、产品自燃、员工流失等等。
在交付方面,几乎所有造车新势力都面临这个问题。就连造电动车很久的特斯拉,都很难实现model 3的规模交付,更何况刚起步的造车新势力。最近,蔚来、威马等品牌都被业内质疑无法定期交付,也体现了业内对造车新势力的担忧。一句话,高品质的规模交付,已经成为造车新势力第一道生死坎。
再看资金。造车是一个周期长、收效慢、资金重的行业,从供应链打造、生产工厂,到设计研发、规模量产、品质品控,再到经销商体系,售后服务、品牌打造,都需要大把的资金投入。由于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需要采购,造车新势力往往需要预付采购资金。再加上购买资质也需要动辄数亿元资金,没有大把的本钱,是无法玩转造车全流程的。近期,已经有多家造车新势力面临资金难题。这也是造车下半场兼并重组的重要推动因素。
此外,产品规模品质参差不齐、自燃等问题也在随时困扰造车新势力。。。。
……
除了造车新势力自己的问题,外部各种限制条件也让造车新势力们相当难受。
比如这几天,车和家6.6亿买下力帆资质的新闻就是最直接的证明。暂且先不去讨论这个事情值不值。这样会打消那些真正对这个行业怀有敬畏之心造车新势力的积极性。
拿资质这个事来说,其实从笔者的角度来看,我为个别造车新势力感到有些冤枉。辛辛苦苦融点钱,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产品研发,却要为了一个资质问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对造车势力们的严格管控也无可厚非。如果政府不严加管控,各种骗补、投机倒把机构的也会把这个市场搞得乌烟瘴气。
对此,笔者更愿意看到这样一种结果出现:由政府牵头搞一些资源重组,有资质没能力的车企怎么样通过一个双赢的方式与像蔚来、威马、理想这种有能力且积极性高但没有资质的企业做一些融合,实现一举双赢的效果。
外部环境中,造车新势力们也面临残酷竞争问题,既有同时兴起的竞争对手虎视眈眈,又有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持续打压。自今年以来,宝马、大众、奔驰、奥迪相继发布了旗下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或发展规划,以大军压境之势进场。传统车企不缺钱,不缺技术,不缺造车积淀,未来势必给造车新势力带来更大压力。
“与奔驰、宝马、奥迪,甚至是最强大的是与特斯拉之间的竞争都是不能忽视的。”正如朱江所言,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的博弈在所难免。
内忧+外患,迎接造车新势力的,必然是一场鏖战和持久战。在这场淘汰赛中,谁会被收购,谁能活下来?
造车新势力会剩几家?
但是,造车新势力们就在真的没有机会了吗?也不尽然。
首先要明确的是,造车新势力给百年造车企业带来了新鲜血液,新思想,新观念,是一股值得肯定的清流。汽车行业需要几家造车新势力活下来。西方对特斯拉的追捧也显示了市场的态度和信心。
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造车新势力洗牌是早晚的事,而且比传统车企之间的融合、重组更加严重,可以想到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被传统车企收购、与其他出行公司合作或重组、内部之间的大吃小。此前传出的神州出行收购宝沃67%股份的事和滴滴收购小鹏如出一辙。
笔者认为,洗牌反而是件好事。这样加速整个行业的优胜略汰,进而使之开启正向循环。但这并不意味着造车新势力就没有机会了,具体到不同车企也会呈现不同的结果。
从市场环境看,在汽车新四化趋势下,未来汽车消费个性化也是一个重要潮流。这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了生存的土壤。笔者以为,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力和差异化目标客户,确保资金链不断,造车新势力就能活下来。
我们看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以蔚来和新特为例。
李斌在多个场合也表达过这个观点,汽车行业不是个大小通吃的行业。笔者也认同这个观点,越是高端领域的竞争越是追求共赢。
笔者看来,蔚来有三点明显优势。首先是资金基础雄厚,蔚来的融资能力众所周知。截至目前,蔚来已经融资超200亿人民币,再加上它已经上市,来自资本市场的回馈也能为其持续输血。够不够另说,至少相对其他融资能力弱的企业要强得多。这是决定它能否跑到最后的大前提。
其次,蔚来处于相对高端的电动车市场,这个领域国产品牌几乎没有参与者,大多数都是外来的豪华品牌,本身市场的竞争态势就相对低端领域小很多,加之蔚来比它们有本土化产业链优势。这让它相对而言,可以更专注。
最后,蔚来的模式是有迹可循的,从奔驰到特斯拉由高到低拉伸产品线是被无数豪华品牌验证过。从思路上来看,蔚来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当然,这一段路程很漫长,前提是蔚来所有的储备必须熬过这一关,否则就会死在理想的路上。
笔者以为智能电动汽车应该拆分成两个阶段来看,现阶段它们处于电动车阶段,因为大多数人买电动车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产品本身,而是迫于无奈,比如燃油车限号。现阶段电动车需要保证最基本的东西是续航、安全、充电等电动车的基础问题。
等到电动车市场大环境成熟了以后(这个大环境包括政策推动,市场增量,消费理念改变等),再加上智能的前缀,消费者不再被动接受电动车,而是出于其出色的产品力主动去了解它,这时候智能电动汽车需要亮出他们区别于燃油车的底牌,如何在智能化上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科技感,如何在自动驾驶上更安全高效的提高消费者的出行效率,甚至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服务体系,才是智能电动汽车后半段发力的关键。至少在中国市场是这样。目前看来,蔚来是在这个轨道上的,没有跑偏。
另一种是在其特定市场里,各种资源保驾护航的新造车势力,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新特,前有当地政府和资源的支持,后有国之长子一汽背书。从细分市场来看,新特所处的是经济型市场,更依赖性价比、公共资源等方面的支持,这也是其未来能够突围的先决条件。
新特的优势有2个。首先是各种资源(包括政府资源、产业资源等),新特是贵州省政府重点孵化项目,将来一定会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腾讯、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曙光、国家天文台等一流互联网、电信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在贵安新区设立了数据中心。这是未来智能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额一环。它手上还握有非常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资源。
其次是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和模式。新特和中国一汽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通过一汽的技术实力背书,并且二者已经在布局移动出行领域;新特还联合电庄股份共同投资了摩拜出行。打通整个出行链,形成闭环。笔者以为,未来移动出行一定和本地服务一样形成闭环,而不是彼此鼓励,那么新特和摩拜的结合就显得势在必行,此前滴滴一直觊觎ofo的原因也在于此。如果以对局形式来看新特,各种资源加深的新特无疑是拿了一手好牌。
这两个新势力都是各自细分市场比较有代表的,未来能不能成不好妄下定论,至少现在看来,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关于造车新势力的下半场,笔者以为,大方向上,还是遵循一个原则,只要对这个行业怀有敬畏之心,踏踏实实做事,并且在正确轨道上运营的企业都有机会。投机倒把,盲目追风口、骗补的企业,最后只会落得一地鸡毛。
文章推荐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最新文章
探索沃尔沃XC60:豪华SUV中的安全典范 传祺gs4雾灯在哪开 传祺gs4倒车灯型号 比亚迪元用什么机油好 gs4空调滤芯怎么换 gs4自动空调怎么用 传祺gs4水箱在哪里 广汽gs4传祺换车门 传祺gs4仪表盘图标 传祺gs4雨刷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