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几个汽车报刊主编、市场研究的老友相见。
大家谈到经济形势不好时汽车是不是刚需话题,认为现在推行国六和新能源汽车,是让换车来拉动经济。
但经济下行,大家就不愿换车,不愿多花钱。
金九银十车和年底市没有火起来,就是如此。
![]()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老乐说,有没有汽车无所谓。骑个电动车送孩子、上下班OK。
他说有位朋友,家特别有钱,在三环内有多套房,人家有车,但从来不开车来公司。
人家早晨送孩子上学骑电动车送,一会儿就到。因为先送孩子,再开车上班,还找车位。这就要提前起床,前后就要折腾两小时。
现在人都娇贵了,送孩子需要一辆车吗?
老乐说,不需要。他现在还没有车,来北京住公司旁,每天走着上下班,地铁都不坐。
老乐以前在老家的报社工作,他们家离报社两站,走十五分钟就到了。开车需要四十分钟,从车库出来找车位需要二十分钟,问题是根本找不着车位。没必要买车增加负担还麻烦。
![]()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老乐说,不少普通人开车是为了装——有车有房。其实没不必要。经济形势不好之后,好多人没有必要买车开车,不买不开成常态。
但做老板买车还是刚需。因为顾及公司形象或者出去办事,需要长途。但对大多数人是不是刚需,还需考证。
前几年,大家认为有车有房是面子。但看看老外和成熟发达国家,除了超有钱的开劳斯莱斯的那种,或者大老板以外,多数人认为汽车就是个代步工具,怎么省事儿怎么来,并不是说非要充个面子,买一台豪车或好车。
这种观念也传到国内,就像那个朋友,家里有钱,人家就骑电动图快图省事,凭什么早起两小时开个车还要找车位啊?
老乐以前是报纸汽车版主编。当时骑的自行车儿,比汽车都贵,这是他的生活方式,为了健身。
他说,要买车不买好车,就买个代步的,在冬天骑车太冷。
国外人就很理性,有好多大老板开个破皮卡,那种很旧的车。
老乐说,你看美国、德国的主流家庭,他们的车多是老车、多年前的车。
![]()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现在美剧里出现好多车,不是新型号,那些人开的还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七十年代那种很经典的车在跑。
火爆美剧《邪恶力量》中,主人公开的是1967年的雪佛兰。主人公们开的不是像中国什么最新款,什么7系,都不是这些。
![]()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现在国内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很多人的思想也在转变。
以前买车要买比自己经济能力好点儿的车充面子,现在好多年轻人真的这样想,不买不开了,出门坐地铁,叫网约车,找共享汽车。
年轻人的消费比较成熟,汽车消费跟手机一样。
以前没有手机。后来大家都有了手机了。但不会像以前那样“哇噻”,这个手机怎么样,不是那种惊讶的状态。
好多人、周围人都有了手机、汽车,自然而然进入理性消费。
经济形势不好时,最可怕的就是大家勒紧裤腰带,不消费了,不换车了。当然,也有刚需的或者是特别有钱的,还会继续买车。
最近,有个朋友就不买新的苹果手机。因为他的股票从三十万跌到十万了,说买手机的钱没了。股市、汇市、房市现在全跌,手机就不换了,照样能用,无所谓,一个手机用三五年正常。
![]()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以前,中国人消费不理性,助长了中国车市火爆。
西方发达国家不是这样。汽车的最大的市场是二手车,新车卖不动,因为二手车太多了。好多人买车买的是很老很便宜的二手车,几千、两三万就开回家。
市场研究表明,汽车市场凉,而共享汽车热,这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用车拥车发展趋势有关,在发达国家还有不少人是由于较高的环保意识而不开车。
在不拥有汽车的前提下进行汽车共享的普及很可能成为现实。据普华永道咨询统计,到2030年,人们出行距离的最多37%将依赖汽车共享和自动驾驶汽车。
![]()
编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英国调查公司IHS认为,由于汽车共享的普及,在2023年以后,每年新车需求将减少200万辆左右,将世界市场拉低约2%。
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影响巨大。日本的年率将从2011~2017年的增长3.7%降至2018~2025年的下降1.5%。而北美预计也将从增长5.3%放缓至0%。
老乐说,以后,一辆汽车用15年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