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国家法定长假,出行就是人们要面对的头等大事,届时将会有数以亿计的人次,在高速公路上演全球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活动。今年的国庆,很不幸我并没有抢到高铁票回家,这意味着我只能选择自驾车的方式出行,参与到堵车大军中。
虽然平时开车无数,但我个人并无太多长时间、远距离驾驶电动车出行的经验。这次从广州北上回家,我决定选择一台国产电动车作为国庆期间的交通工具,看看在离开一线城市之后,在一些充电设施并不完善的小城市是否会遇到充电焦虑的问题。
这次拿到的试驾车,是一台2020款的小鹏G3,其实早在第一个版本的G3推出时,我们就曾经做过光电测试,当时的2018款G3只有350km左右的续航,用的还是18650的三元锂电池,即使电池没有太多虚电,这样的续航也并不能解决用户实际使用的焦虑。
经过了2019年的电池大跃进之后,市场上主流的电动车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400km以上的标准。G3也进行了升级,换用了宁德时代供应商,采用了NCM811方形电芯,能量密度高达180Wh/kg,高配车型续航升级到了520km,所以这次我才敢选择G3作为回家的测试车型。
堵车续航实测
果不其然,假期第一天的大早上就开始了遥遥无期的堵车之路,为了能赶回家过个中秋,只能硬着头皮出发了。剩余474km的续航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焦虑,因为电车的能耗和油车相反,车速越慢能耗越低,加上各种智能配置我相信这一路的行程会比开油车更轻松一些。
一大早出市区的路况还算畅通,这也正好让我试一试G3最新版的XPILOT驾驶辅助系统。在高速行驶车道居中和自适应巡航是最实用的功能,在路面标线清晰的情况下G3能够居中道路行驶,不过方向的修正频率过于频繁,导致车辆行驶的稳定性不高。另外在转向辅助开启时,只要人手给方向盘施加一个非常小的扭力,系统就很容易退出工作,这一点上XPILOT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上了高速不久之后,就开始进入了持续的蠕动前行状态,这个时候电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怠速或低速状态下,车辆的电耗非常低,而且车厢安静和舒适,仿佛没有燃油车堵车时的焦躁感。遇上长时间堵车,挂上P挡你还能刷抖音和电视剧,有了娱乐系统来打发时间,绝对能降低你堵车时的负面情绪。
一路上走走停停,还不断遇到追尾等事故,不过车辆的平均能耗也才14度电左右,所以就算堵上一整天,我也只会焦虑如何解决温饱问题而绝对不会担心续航不够,这也是我在堵车时和燃油车对比心里所产生的优越感。
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预计7个小时的路程,结果硬生生塞了12个小时才回到家,最后剩余的续航为159km。车辆的实际行驶里程在240km左右,电量消耗里程为315km,75km这样的里程消耗差也与我们之前的光电测试数据非常接近。
充电方便吗?
在韶关这种四五线小城市,电动车的占比非常小,多数是一些出租车和货运小车,私家电动车的保有量微乎其微。相对应的配套充电设施自然非常少,整个市区仅有五个充电站,其中两个还是国家电网和供电局为政府硬性要求安装。虽然电动车的保有量很少,但是充电桩的数量更少,更何况快充桩,不巧我就遇上了要排队充电的情况,等了一个多小时才轮到我充电。
新款小鹏G3全新开发的动力电池具备优异的快充能力,采用单枪功率100kW以上的充电桩充电,0-100%快充时间在80min以内。但我找的这个充电桩最大功率为60kW,充电效率会更低一些,这也是我们在使用公共充电桩时常会遇到的情况。最后车辆从159km充到468km花费了一小时,金额约50元,这个费用相当于我从广州驱车12小时到家所用的电费,可以说比起加油要便宜很多了。
如果将电车的使用场景切换到这种四、五线城市,在我看来其实也没有太多充电方面的焦虑,充电设施都是根据电动车的保有量随之增长的,电动车多了自然相应的配套会跟上。像这种小城市,日常上下班路程也不过10-20km,如果一台续航400km以上的电动车,完全可以10天以上才充电一次。如果不想麻烦去公共充电桩充电,完全可以在自家车库安装一个,便利性和成本都比大城市好很多。
高速续航实测
就这样在家里呆了一个国庆假期,启程返穗继续搬砖。不过回程相对就顺畅了很多,几乎没有遇到太多塞车的情况,一路都是高速行进,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电量的消耗会更快一些。最后我仅花了3个半小时就回到了广州,实际行驶里程为220km,电量消耗264km,高速续航差为44km,比起回家时堵车的电量消耗差更小。
现在电动车出远门还焦虑吗?
从我国庆这段时间的用车经历来看,400km以上续航的电动车完全可以覆盖300km周边的出行需求,以广东来说一台电动车在珠三角使用是完全没有续航焦虑的,相应的充电设施都已经很完善了,不存在充电麻烦的问题。
当然相比起一些三、四线城市来说,品牌服务店和充电设施没有那么完善,用户对电动车的认识比较少,也许还会担心一些售后维修和保养的便利性问题,因此他们对于电动车的接受程度目前还比较低。但从长远来看电动车本身的功能性、使用成本都比燃油车有优势,所以对于电动车的普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