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起亚汽车创建至今,已更改了6次Logo,现用车标为2012年设计款。如今韩国媒体披露,起亚高管确认今年起亚汽车将再次更换Logo,预计10月份正式启用新车标。Logo是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的标识,对它下手可是伤筋动骨的大事。那么起亚改标究竟意欲何为呢?
![]()
◆ ◆ ◆ ◆ ◆
1.更换Logo重振形象
![]()
起亚虽然在2000年与现代合并,但它仍保持独立运营性质,目前是世界500强企业。对于这种级别的公司,更换Logo需要投入巨大成本。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中国起亚就有约350家4S店,它们要为门店标识、宣传画册和办公文件等相关产品更换新标,费时费力还要费一大笔钱。不过对于起亚来说,这一切都值得。
![]()
起亚近年来发展并不顺利,2019年全球销量277万辆,同比下滑4.48%,并且连续5年未能完成既定销量目标。中国市场表现也是每况愈下,2014年-2016年连续年销量破60万辆后,2017年至今年销量徘徊在30万辆。面对销量大幅度下滑,起亚需要新品牌形象重振信心,更换Logo或许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 ◆ ◆ ◆ ◆
2.更换Logo就能翻身?
![]()
成功更换Logo,确实能对企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长城汽车子品牌哈弗还未独立时,一直使用椭圆烽火台形象的长城汽车Logo。2013年,哈弗品牌独立并启用“HAVAL”新标。“HAVAL”与哈弗发音贴近,并且符合“英文高大上”的国人心理认知。从某种程度上讲,“HAVAL”标识成为哈弗品牌崛起的利器。
![]()
当然,有成功就有失败。因为有军工背景,长安汽车早期采用了一款“矛与盾”组合型车标,后衍变成现在的“V字”盾型车标,寓意着胜利和创造品牌价值。不过这期间长安汽车顺应字母Logo潮流,更换了一款“CHANGAN”标志。结果拼音直译标被吐槽太Low,品牌口碑形象遭遇重创,最终不得不换成“V字”盾型车标。
◆ ◆ ◆ ◆ ◆
3.简化改变顺应潮流
![]()
大刀阔斧换标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大多数车企都只是顺应时代做一些“小手术”。比如福特、菲亚特和沃尔沃等,始终以品牌名英文字样为核心修饰Logo。奔驰、奥迪和宝马等,坚持围绕品牌精神图标“做文章”。起亚此番更换Logo,便是遵从“万变不离其宗”原则。
![]()
据悉全新标志依旧是起亚“KIA”的英文演绎,去除椭圆外环、简化字母形态,整体视觉流畅科技感十足。这种简洁扁平化风格,也是当下汽车工业设计的潮流。起亚在去年发布了一款带新标的纯电动概念车Imagine,不过官方表示真实新标细节会有所不同。目前官方还未公布具体哪款车型首先使用新Logo,极有可能是一款电动车型。
◆ ◆ ◆ ◆ ◆
4.核心技术才是王道
![]()
更换Logo的确可以重新树立品牌形象,但要消费者为标志买单不现实。就像一位割了双眼皮的女人,能否成为万人迷还得看整体面相。消费者只会为产品力买单,所以起亚欲借新Logo重回巅峰,必然要有新技术支撑。而从起亚2020年新车规划中,我们似乎能看到一点眉头。
![]()
新一代起亚K5将于9月份国内上市,新车采用起亚家族最新的设计语言,线条更加流畅、视觉效果更加时尚。贯穿式尾灯组设计不俗,增加了几分运动气息。相比令人眼前一亮的外观,新车内饰过于保守。据悉新车将搭载拥有CVVD技术的发动机,该技术能在不同行驶场景下,合理控制气门开启持续时间,从而使得发动机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单从新一代K5就能看出,起亚已开始向年轻化方向转变。与此同时,也毫无保留愿意拿出集团核心技术,看得出起亚想要树立新品牌形象的决心。至于能否重回巅峰,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图片来自网络,请作者与本号联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