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驾车中遇到高速碰撞,头部极易受到伤害。为此,车企不断在为保护乘员头部而对产品进行开发改进。给汽车配置侧气帘,就是近几年的趋势之一。
在日常交通事故中,侧气帘弹出后遮盖车窗和AB柱,能达到保护乘客的效果,其中在侧面碰撞中起到的作用尤其显著。
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的侧面碰撞测评能客观告诉我们侧气帘对乘员保护的效果如何。
有侧气帘的多了
头部受伤几率笑了
在侧面碰撞中,前排乘客所受伤害最大。碰撞中B柱为主要受力点,而B柱又与驾驶位座椅、驾驶员头部距离极近。如果B柱强度不足,又加上未配备侧气帘,驾驶员头部就会受到极大伤害。
而后排乘客头部不能得到较好的保护,主要因素就是未配备侧气帘。
C-IASI 2019年测评结果研究报告中显示,11款未配备侧气帘的车型在侧面碰撞测试中都没有拿到优秀(G)评价。如果把样本扩大到2017-2019年测试的所有车型,结果依然如此。
配备了侧气帘的车型,则有71%拿到了优秀评价——侧气帘对车辆侧面碰撞安全性能的提升可见一斑。
侧气帘配置率提升了,乘员头部保护的得分果然也高了。在侧面碰撞中,驾驶员、后排乘员头部保护优秀率相较2018年分别提升了8个点和1个点,侧气帘配置率的提高在其中起到了不小拉分作用。
掉价≠掉质
部分车企需要“走点心”
让人喜闻乐见的是,配置了侧气帘的车型,并非都是昂贵的。2019年测评车型价格区间为8-41万元,平均价格约为18.4万元。配有侧气帘的16款车型中,有一半低于这个平均价,最低一款还不到12万。
不过,侧气帘的配置率虽然呈现逐年上升状态,但不管是上升速度还是覆盖率,相对正面安全气囊、前排侧气囊来说都还有较大差距。
另外,头部保护的优秀评价比例虽然较往年有所提高,但在侧碰分项评价中又是最低的,前排为56%,后排为59%(最高的是胸部/躯干保护)。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严重碰撞,最可能受伤的还是乘员的脑袋。
回顾2018年测评情况,4款配置了侧气帘的车型中就出现了2款侧气帘未展开、1款展开后范围不足的问题。
在2019年测评中,有1款车型的侧气帘未展开,有9款车型的侧气帘展开后覆盖范围不足,居然高达62.5%的车型侧气帘在实际测评中出现了问题。
具体车型就不点名了,直接看图:
消费者当然期待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高的配置,但是恐怕不能接受以牺牲安全为前提。车企在满足消费者诉求的同时更应该兼顾产品性能地进行产品设计,侧气帘的改善从技术上来讲并非难事,希望C-IASI的出现能帮助厂商找准问题,及时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