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用车安全一直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由于电动车所用的技术和零配件与传统燃油车有较大差异,对于汽车制造厂来说也都是“新兴事物”,动力电池、电机和电控的布局和安全性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各种“巧合”下就发生了大家知道的自燃、失速、趴窝等现象。
![]()
当然,最近几年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愈发成熟,相关的产品品质安全问题已经很少发生,为了能更好的保证用户安全,加大汽车制造厂对电动车安全的深入研究,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信息来源:汽车之家)
这三项电动车安全标准在现有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其中,《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规定了电动汽车在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方面的要求,在现有的要求规定下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
(信息来源:汽车之家)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电动汽车安全要求》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
(信息来源:汽车之家)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我国已经牵头制定了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UN GTR 20),新的三项关于电动车安全的国家标准能够更好的与国际要求接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既有利于全球电动车安全的统一评定,也能助力我国自有品牌电动汽车的海外销售策略不遇阻。同时,国家层面对电动车安全越来越重视也为用户选购新能源产品增加了底气。长远来看,电动汽车的相关法规越健全,新的出行时代也将会来得越快。
![]()
点个“在看”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