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季度,对于整个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整体“触感”是相当惨痛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2月份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基本处于短暂停滞的状态,1月份由于临近春节假期,进入传统汽车销售淡季,乘用车市场销量下滑幅度在20%左右;2月份市场短暂停滞,乘用车销量猛降超过80%;而乘联会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全国狭义乘用车综合销量为104.5万辆,环比上涨317.5%,同比下跌40%。而第一季度,中国乘用车销量为301.4万辆,同比下滑40.8%,可以说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在本身“重病缠身”和突发情况“雪上加霜”的影响下,出现了乘用车销量“骨折式”的下滑!
![]()
之前有一种说法,尤其是2月份中国乘用车市场最艰难、全行业停滞的时候,很多评论认为,在这样一次突发事件中国,很多中国老百姓体会到了拥有私家车的方便,以及没有私家车的举步维艰。所以在突发情况结束之后,应该会有很多之前并不考虑或者不急着买车的人,大量走进4S店和汽贸城选购新车,笼罩乘用车市场两个月之久的大幅度销量递减阴霾有望一扫而光,中国乘用车市场重回正轨!
![]()
但是在3月份大多数主机厂已经开工,经销商/4S店已经开门,消费者有条件出行的情况下,中国乘用车销量依然呈现了超过40%的下滑幅度,中国乘用车市场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报复性”增长,并没有因为很多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在特殊时期没车的不便之后,出现集中式的买车热潮,中国乘用车市场依然在向着持续低迷进发!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为什么在各种措施之下,以及很多老百姓心态明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车市依然“油盐不进”?其实在我们看来,就算没有这次突发事件,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持续低迷现状也一定会存在的,这是一个已经被证明了多次的现实情况,或者说,在中国汽车消费已经完成家庭普及式消费之后,未来一段时间,低速增长或者负增长就应该是一个正常状态,很多厂商在之前尝尽了中国车市暴速增长的红利之后还没有完成自身的品牌和口碑建设,那么它们现在排队倒闭就一点都不值得惋惜,尤其是一众没有核心技术、产品品质粗糙的自主品牌厂商,就应该被清除出中国车市,给那些还在认真造车的自主品牌留出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
当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显然尽管经历了特殊时期,但是中国老百姓的买车热潮并没有被激发,并不是大伙不想买车,而是买车对于很多人来说,依然非常困难。在清明假期期间,我们看到宝马、奔驰、奥迪经销商门店人满为患、络绎不绝,一线豪华车市场已经出现了“报复性”消费,高收入者买车的意愿并没有被扼杀。所以特殊时期即将结束,很多豪华车潜在车主迫不及待要买车了。
![]()
但是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来说,突发事件可能在心理上让很多人感受到了没车的不便,但是现实却也让很多人放弃了买车,在这一段时间,有很多人丧失了收入来源,失去了工作。其实从本质上来讲,对于未来收入的预期是在下降的,如果在明知收入预期下降的情况下,还要购置汽车这种大宗消费品,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拿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在做赌注!
![]()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来说,如今面临的境况是非常艰难的,尤其是当62%的国人月收入不足3500元的情况下,其实本质上买车就是非常困难的,而收入稍微高一点的消费者,还要面临不断上涨的房价以及生活必需品价格,这些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都在削弱人们对收入的购买力预期。所以大多数中低收入者没钱买车成为中国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其实很多救市措施在如今的中国车市出现失效的可能性,都非常非常大,所谓的“麻袋绣花、质地太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