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国泰民安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疫情之下,望着空旷的街道,再回过头看重庆宣传片中的这句话,人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感悟。然而,与疫情的战斗,是持久战,“因疫废行”则难以持久,如何在保障健康安全的情况下让人们更方便的出行,是眼下整个汽车行业思考的问题。
“主力车型全覆盖N99级防护”——不久前,国内某车企为旗下车型打出这个口号,引发了外界关注。有人认为,这属于“偷换概念”,蹭“N95口罩”的热点,但实际上家用车型基本无法达到N95口罩的防护水平。
实际上,在“NXX”这个概念上,没有必要这么较真,毕竟,哪怕在该车企的官方宣传上,对其渐进式健康防护系统的介绍,也仅仅是“对可能成为病毒载体的飞沫核过渡效率为95%以上”,注意,其对象是“飞沫核”,而非“病毒”。
事实上,在疫情爆发之后,面对如何保障车内环境安全的问题,不少车企都在空气过滤系统上做文章,甚至如吉利等车企,已经号称在着手研发“防病毒”的特殊车型。至于以车内空气质量做卖点,已经是普遍现象。
所以,相比计较汽车能否达到“N95口罩”的防护效果,我们更应该看到,此次疫情,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汽车产业和市场对于“汽车健康”的认知。
以往,国人在买车时,最关注的几个点,莫过于车型尺寸、外观内饰、配置水平、油耗,当然优惠幅度是必须的……至于其它方面,往往位于考量的第二梯队。
近年来,随着车企宣传和市场的成熟,消费者们对汽车安全开始逐渐看重,但是基本上也只是停留在主被动驾驶安全方面。至于车辆本身对人们健康安全的影响,消费者普遍还没有太多认知。
去年初,一则“奥迪毒气门”事件成为整个汽车圈关注的焦点。尽管后来的第三方研究结果显示,车主患病与奥迪车内空气质量不构成直接因果关系,但此事件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车市对汽车健康的认识,“车内环境”开始成为消费者选车购车时的评判因素。
一时间,“买车之前先进去闻一闻”,成了中国车市的独特现象。
不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消费者。面对钟南山“尽可能避免公共交通工具,尽量采用自驾车出行”的建议,人们蓦然发现,车辆并不是自身健康的“威胁”,恰恰相反的是,在外界未知的危险来临时,汽车反而是保护人们的重要屏障。
正是因为如此,面对疫情仍在持续的情况,不少车企推出了自己的车内防护“招牌”。
比如上汽乘用车,旗下的荣威和名爵两个品牌,推出了专业消毒除菌的售后精品附件及服务。利用车载紫外线杀菌灯、车载复合型电子滤芯和高温降菌服务,杀菌率达99.99%。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上汽乘用车旗下的荣威、名爵就已经开发出高效车载空调过滤器、负离子发生器等三级渐进式健康防护系统,并在旗下主流车型中实现全覆盖。随后的名爵6新能源、名爵HS等多款车型更是配备“多重健康防护系统”,即通过高效过滤、抑制病菌、杀灭病菌“三步走战略”,综合过滤杀菌效果达到99%。
而吉利汽车则推出全国吉利车主免费更换CN95高效复合空调滤芯”的专项服务行动。从即日起到3月31日,全国吉利汽车车主(在售车型)均可联系当地服务站预约申请,免费更换“车规级CN95空滤”。
无独有偶,广汽新能源也宣布推出“埃安过滤杀毒一体式”防病毒级健康座舱,包括车内空气滤净、降噪、防辐射、疲劳监测等功能。
事实上,对于汽车“防毒”的概念,并不是中国车企的“专利”,早在几年前的特斯拉 Model X 全球发布会上,特斯拉就宣称该车型的空调系统在过滤病毒方面比其他车强 800 倍,其论据是“特斯拉有更大的空调滤芯,启用生化模式的时候,风扇会以最大风量工作,让车内充满正压,防止气体窜入车内”。
这个工作原理,倒是与“负压救护车”颇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