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无道不孤」 收获有态度的旅行
每周一三五 11:30按时推送
不仔细算的话,我都搞不清自己到底多少天没出过门了。
没走亲访友,不出门旅行,这个春节过得异常安静。看到很多人说「无聊到发霉」,只能在家吃了睡睡了吃,还有脑洞大开在家玩套圈、在鱼缸钓鱼、在餐桌打乒乓球的……
网友全是段子手,讲真,看到大家都这么无聊,我突然就不无聊了。
开个玩笑,对我来说,这个假期实在是难得的静心时刻。自从工作以来,我就很少有这样长时间的「宅家」时光了 ,要么是早出晚归的工作日,要么是只想躺着玩手机的周末。
虽说是被迫延长的假期,但着实让我重新感受到了慢下来的意义。
饱饱地睡了两天后,重新调整回规律的生活节奏,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多出了陪家人吃一日三餐的时间,和全神贯注的阅读时间。
有人说,「世界就是一本大书」,这几天实在是感同身受。读书也是一种进入世界的方式,看别人的旅行故事,就是在透过他人的感官、文字、思想,去探索世界的边界。
而且,说不定将来,在书中看到的目的地,就成了我旅行的依据呢~
所以,今天要给大家推荐几本有关旅行的书,建议大家在宅着的日子里,重新感受一下阅读的乐趣。
毕竟抵抗身体无聊的最佳办法,就是保持精神丰沛吧!
《旅行的艺术》
阿兰·德波顿(英)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一本旅行指南,并不能帮助你设计一个完整妥帖的旅程;它也无意于涉及旅行的各个方面或者着意于探究旅行的深意。
它最大的亮点和意义,则在于作者所展现出的高感性。德波顿曾是大学的哲学讲师,知识渊博且富有思辨力,所以他的文字流露出的是一场奇妙的思考。
比如,为什么接近一座瀑布、一座山或自然界中的任何一部分,一个人比较能免于「仇恨和卑劣欲望」的骚扰?为什么在比肩接踵的街道就做不到?
德波顿说,「湖区能给我们提供线索」。他讲述了一次自己在安布塞德小镇的徒步经历,远离人气,和一座瀑布或高山、一颗橡树或一株植物共处。
就连站在橡树下,看雨点洒落在树叶上,都会引发他的思考:它们不会因为疯狂雨暴而陷入狂躁,也不会因耐不住寂寞而想要远走高飞。
他在赋予日常事物以新意,并且激发出一种类似超自然的感觉。慢慢的,钝化的感官也被细腻的文字激活,甚至让我想起了很多的旅行往事。
总之,看完这本书,你也会觉得眼前的这个世界,真是可爱又奇妙啊!
《亚洲腹地旅行记》
斯文·赫定(瑞典)
这本书的作者斯文·赫定,被称为「西域探险之父」,他是一位真正的行者。
早在12岁的时候,赫定就明确把探险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对于亚洲这片幅员辽阔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大陆,他早向往已久。
在1885年,他带着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的母亲和弟弟,一起踏上了前往亚洲腹地的探险之旅。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猛人。比如,在帕米尔高原的耶希湖,他突发奇想决定测量一下湖水的深度,没有船,他便和仆人一起用马皮和羊皮「造船」,如此外行的工艺,自然是漏水了的,差点就沉了……
而在湖边围观的吉尔吉斯人有的骑着马,有的跑着步 ,拥挤着到离他最近的岸边等看他溺水……这画面,还挺喜感。
这是一本平实而不平淡的探险记,你可以跟着赫定,进入戈壁,发现楼兰,寻找罗布泊,翻越喜马拉雅,在他的笔下感受到地理发现的魅力,那些未知的风景、充满异域风情的文化、命悬一线险中求生的刺激……
这真是一位永远好奇、永远热情的少年郎啊,或许读罢全书,你会想问自己,「我的好奇心被丢在哪里了呢」?
《没有行李的旅行》
克拉拉·班森(美)
旅行最令人困扰的步骤,大概就是出发前和归来后的收拾行李吧。
有没有可能不带行李就去旅行呢?作者克拉拉做到了。她穿着一件绿色洋装,带着一个小小的(只装得下内衣、眼镜、牙膏、体香剂、手机、护照和润唇膏)黑色斜背皮包,和约会对象杰夫一起,进行了一次环球旅行。
不带行李,在旅程的最初阶段,的确令她有些局促不安,就像「梦到去参加派对,却发现自己是唯一没穿衣服的人。」
但随着旅程的展开,遇到不同的人和事,她突然发现,即使用肥皂水洗唯一穿着的那件洋装,再挂起来晾干的确有些不方便,但「也没有登上乞力马扎罗山或者拿渔叉当晚餐那么了不起。」
当发现世界上永远有你没交谈过的陌生人、从没注意过的街道,还有随四季变化的植物、坐在廊下发呆的邻居,你就能体会到克拉拉所说的探索的魔力,而在这时候,就算没有塞满东西的衣柜,也不会大乱。
克拉拉曾是一个内向的女孩,曾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历经两年才重获新生,而这次不带行李的旅行,不仅收获了和杰夫的爱情,更让她深刻地认识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变得更加自如坦然。
因此,这也是一本拥有治愈魔力的书,我特别喜欢书里杰夫说的一句话,当你右手抓住惊喜,左手握住恐惧,勇敢踏上未知的旅程,神奇的事情就会发生。
《蔡澜旅行食记》
蔡澜(中国)
宅在家里的日子,基本都是在消耗冰箱里的食物库存吧?这时候还能在家煮上一顿火锅的,都属于「大户人家」,发朋友圈会引发大型嫉妒的那种。
这时候不如看一看蔡澜先生的书吧。这本《蔡澜旅行食记》,收录了蔡澜以寻味为目的的旅行游记和杂感随笔,而开篇第一章「想吃」,想必正说出了你的心声。
比如,厦门包薄饼,配料有爆炒得极香的海苔、捣碎的花生酥、加力鱼碎、蛋丝、肉松、炸米粉、京葱丝、炸蒜蓉、银芽、芫荽共十种,吃的时候在饼的一端摆上配料,另一边把葱段切成刷子,涂上蒜蓉醋、芥末、辣椒酱和番茄酱,最后在中间放主馅……好豪华的配置,我吃着泡面哭出声来。
看蔡澜的文章有时候和看段子似的,书末附有一篇采访录,记者问他作为一个美食家,怎么注重健康。蔡澜说,「智者曾经说过,作为一个美食家,从牺牲一点点健康开始」。
深表同意,如果吃得不好,不吃这个怕吃那个的,精神上就不健康,吃得好了,精神健康才会快乐,人一快乐,身体就健康。
还减什么肥啊???
《地心游记》
儒勒·凡尔纳(法)
严格说来,这或许不能算一本旅行类书籍——毕竟谁能真的到地心去畅游一番呢?
但也未可知,说不定N年后的科技发展到能深入地心呢?还是不要掐灭想象的火焰比较好!
推荐这本书正是因为,成年人总是慢慢失去想象力。当思维固化于现实存在,人往往会失去探索未知的动力。
但缺乏想象力的生活,就像严重缺乏维生素般不健康,苦闷无趣。
你还会想象地底有什么吗?你相信那里有波涛汹涌的大海、耀眼的电闪雷鸣吗?你相信那里有巨大的蘑菇林、摄人心魄的岩浆崩裂吗?你相信那里会生活着古猿人和远古海兽吗?
无所谓相信与否,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说明你的想象力重新苏醒,又开始蠢蠢欲动嘞~
宅着就应该进行一些令人心安的活动,不能出去浪的日子,就不要把思维也束缚住,让它们在阅读里被滋养,茁壮成长。
另外,今天推荐的书篇幅都不长,和好天气与茶更配哦。
点击开启你的定制之旅
# 不孤旅行推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