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求生欲极强的K哥问答结束后(四驱系统哪家强),后台又陆陆续续收到了一些车友的提问。
同样的,K哥选了几个有意思的来回答一下!
下面请听题 ——
谁和你说老外不贴膜的!谬论!
国外汽车贴膜也挺普遍的,但是没法和国内“新车必贴膜”的现象相提并论,而且也要看地方的。有些地方对贴膜管的比较严,有些地方是立法规定特定部位不能贴深色膜,国内则是全车除了前挡不贴,其他地方都贴深色膜的比较多 ——
你看不见我
K哥的车也贴了隐私膜,所以有一次一个生活在老美的朋友回来坐了我的车,直接发出疑问:你这车里面怎么这么黑!?
咱们先来说说贴膜的优点。
首当其冲的,隐私。贴了深色膜,你在车里补个妆,掏个鼻屎啥的都非常安全;其次是好的膜可以阻挡一部分的紫外线;再一个是防止炫光。
好处还是不少的,那么为啥老外会有规定,或者说是很少贴呢?
原因很简单,警察叔叔需要在外面的时候就能看清车辆里面的状况。
我们以老美加州举例,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相对的犯罪率也比较高,他们是这么规定的 ——
简单翻译下,前挡允许在上方4英尺的位置贴透明膜;前侧玻璃窗贴的膜要求透光率至少在70%以上;后侧和后方车窗可以随便贴。
而像是新墨西哥州、佛罗里达州等人口少、沙漠多、气候炎热的地区,他们对前侧玻璃的透光率要求就低很多了,比如最低的新墨西哥州前侧贴膜透光率要求仅为20%!
老美毕竟是一个允许持枪的国家,汽车普及率又高,深色车膜对于犯罪分子来说简直是一大“利器”,有这样的法规也不奇怪了。
不贴膜还有个原因是老外换车比较快,有个统计说是大部分人每三年就会换车。而由于新车变二手折旧率比较高,很多人会选择租车,一租就是36个月,租期到了换个新车不是美滋滋~
所以很多人不会在保养上太下功夫,更不用说贴膜了。。。
最后附送一个不同透光率下物体清晰度的对比 ——
先说结论,甭管你2019还是2020还是2022,大部分新车磨合还是要的。
新车为什么要磨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制造精度的问题。
一个零件做出来,由于技术水平或者各种原因,它的实际尺寸和理想尺寸之间会有差距 —— 加工误差。很显然,这个误差越小越好。
新闻里经常听到的制造水平提高,很多时候就是指制造精度上的提升。用人话说就是实际做出来的零件越来越接近原本设计时候的尺寸了。
但是很遗憾,因为不可抗力(比如说重力),制造精度再高,误差再小,他还是存在。
再者去掉制造方面的误差,像上图这样的引擎在组装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点位置偏移。
于是,工程师就想出了一个强行消除误差的方法 —— 磨合。
通过磨合,消除各个零件之间的误差,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对于汽车来说,变速箱中的齿轮组,通过磨损,把零件表面那部分误差的金属磨掉,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平顺性。
说个有意思的,讴歌的NSX知道吧。
NSX这车在出厂前,会对发动机进行约240公里的磨合,官方来进行一个正常的运转。发动机会使用不同大小的节气门开度,转速控制在4000转以下。
本田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让用户拿到车之后就可以下赛道地板油。不过会这么进行官方磨合的实属个例,我们这种买菜车还是看看就好。
至于正确的磨合方法?
很简单,买车的时候都会给你一本说明书,按照上面的来就行。
严格来说,每个厂家的生产水平技术指标都有差异,所以并没有一个通用的磨合方法。
像宝马这个除了发动机变速箱的磨合要求,还给出了轮胎磨合的要求。
不过我们仔细琢磨下,上面说明书上提到的这些磨合方式,和我们的日常开车操作好像差不多。。。
所以你只要不上来就地板油,转速拉到红区,新车正常开就行了~
如果没猜错的话,你指的小书包应该是后面那个备胎 ——
野性,硬派,看起来就是经常爬石头的。
K哥记得这种外挂式备胎,世纪初是挺流行的,但是现在除了那些硬派SUV,小书包很少见到了。
最早的越野车源自于军车,军车“上天入地”的都是恶劣环境,因此对于备胎的需求都很高。
那么备胎放哪呢?由于越野车追求强大的通过性能,所以底盘的离地间隙要求都比较高,而且悬架的活动行程都很大,如果把备胎挂在车底的话,不但会缩小离地间隙,而且对悬架的设计也有所干扰。
所以把备胎挂在车尾就成了一种再合适不过的选择了。
人类的设计是有惯性的,慢慢的这种后挂备胎的设计就变成了越野车或者硬派SUV的标志。
再后来怎么着?城市SUV出现了。
最开始的城市SUV也顺应了后挂备胎这种设计,后来发觉这个备胎,有点多余。
首先他会阻挡一部分后窗视野,影响行车安全;其次是额外的凸出部分会降低汽车的碰撞安全性 —— 这个小书包比车尾部的保险杠还要凸出;再次是停车不方便啊。。。
额外的部件还会影响汽车整体的气动;而且备胎贼重,所以车厂要设计专门的备胎挂架或者提升尾门强度 —— 提高了成本。
所以总结成一句话,外挂备胎在城市SUV上就是:
“可以,但没必要!”
以上就是本期K哥问答了,车友们有啥奇葩古怪有趣的问题都可以在后台留言,搜集到一定程度K哥就会做合集的~
最后做个小预告,明天要评测一辆会“飞行”的车!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