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成都车展即将在9月上旬拉开序幕,各家参展车企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通过观察上周成都车展组委会官宣的展位图,我们发现不少品牌缺席的信息。当造车新势力都开始独占一馆时,那些缺席品牌到底经历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回顾梳理下。
关于宝沃的身世想必各位经常关注汽车的朋友早已知晓,炮制“德国血统”的宝沃身后隐藏的是北汽福田眼馋SUV市场的觊觎之心,当然,换壳的BX7吃相真的不太好看。![]()
毫无自身技术储备的宝沃企图凭借“BBBA、德系四强、源自1919”等吆喝唬住消费者,可惜最后还是露了馅儿被扒光了底裤,销量与口碑暴跌,一见大势不好的福田乘机甩手抽身。![]()
缺席去年北京车展的宝沃拉起一路横幅多少有些酸楚和悲壮,如果说当时的宝沃还极尽全力向世人证明自己尚且存在,那如今被神州招致麾下后的它已是气若游丝放弃了抵抗。彻底沦为神州出行的加工厂后,宝沃完全与汽车消费市场失去硬性关联,发声次数也越发稀少。
当初坑了消费者、经销商的它如今的境遇可谓是自食其果,宝沃在这波车市寒流中还能挺多久,得看天意了,而陆正耀的耐心或许就是宝沃的天意。
海马品牌LOGO寓意“旭日东升,鲲鹏展翅”,可近年来海马的市场表现却与之背道而驰。在8月23日刚公布的今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显示,海马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14425辆,同比下降65.16%,净利润为-1.7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亏0.97亿元。![]()
靠着早年间马自达323的技术,海马有过一段短暂的美好岁月。在与马自达分手后,海马似乎像一个困在旧情中的小子永远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旗下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如同那海马S5青春版一样处于非主流,浑浑噩噩,逐渐迷失于自主品牌崛起的滚滚洪流。![]()
由于2017-2018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深交所对海马汽车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海马的股票名称也由“海马汽车”变更为“*ST海马”,而其后“海马汽车卖房400套救市”的消息无不流露出海马的焦虑。
如今,无奈回归的海马汽车创始人景柱重新掌舵出山,能否让海马走出困境,我们将持续关注。
长丰猎豹和上面的海马有一段相似的境遇,借由外资车型在国内市场快速圈地吸粉,但缺乏后期技术支持和自身研发跟进,慢慢坐吃山空,在车市寒流到来之时,自身处境日益艰难。![]()
近日,猎豹因经营困难开始集体降薪裁员,一线工人怨声载道。而在产品层面,尽管猎豹车型已有相应国六标准车,但货源并未铺到,目前还有大量国五车型等着消化回收资金。
猎豹以硬派越野车起家,却没搭上国内SUV大热的快车,多年来销量始终处于行业后部水准。这除了和自身产品竞争力有原因外,在质量上也不无关系。![]()
早在前年,猎豹CS10在五星批发商C-NCAP处仅拿到三星评价,在正面40%的偏置碰撞测试中,副驾气囊失效破了C-NCAP的碰撞史上的首例。今年1月,在质检总局的介入下,猎豹才召回了CS10投诉已久的刹车问题,涉及将近15万辆问题车,这一数量几乎等同于猎豹前两年年销量的总和。
标称“军工品质”的猎豹屡次被产品质量问题缠身,或许折射出这家品牌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未从源头上抓好产品质量工作,即使再“猎变”,也是枉然。
观致与上面三个品牌是全然不一样的,自诞生之初就饱受关注和期待。观致有过一灵魂叩问,询问苍天世上是否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
观致自己给出的答案是:这个世界并不需要另一家新的汽车公司,只需要一家与众不同的汽车公司。老实讲,观致被很多人寄予了自主品牌向上的期盼。国际化的团队,国际化的供应商,合资车的品质都是它身上的闪光点,但初期并不太友好的车价也阻碍了更多人接近它。
![]()
冷艳的观致被贴上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标签。比肩速腾的合资品质在面临偏贵的车价、佛系的营销、稀缺的经销商三大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时,残酷的销量可谓是必然。
12年过去了,它仅有两款车系在苦苦支撑。观致其实并不缺技术,或许它只是却资金和生不逢时。
前段时间网上一张图片引发关注,海峡对岸的去年某电视节目嘉宾借由纳智捷销量“揶揄”大陆经济的不堪,大有当年茶叶蛋和榨菜事件的意思。![]()
大陆经济究竟如何,估计各位都有发言权。当然,纳智捷也并非销量挂零蛋,无论是去年还是今年,不过逐年下滑是难掩的事实。单就今年来看,纳智捷上半年销量不过2000多台,这对于2011年刚入市那会儿6万年销的高光时刻,显然不能同日而语。![]()
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纳智捷的销量主力大7死在了夸张的油耗上,让连中石化都忍不住来调侃一番。如今纳智捷渐行渐远,说到底,还是自身产品力的缺失和技术的落后所致。
有着华丽的诞生,却没有华丽的转身,如今的黯然就是当初在享受高光时埋下的苦果。资本的运作,产品的质量,营销的手段或许是阻碍以上品牌发展的拦路虎,但当大环境开始艰难时,优胜劣汰就是唯一生存法则。能否自救于水火,就全靠硬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