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数据显示,2018全年,国内动力电池总装机量达约57GWh,同比增长57%。
![]()
6月25日,新能源补贴过渡期的最后一天,从6月26日起,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将正式实施。而就在6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宣布存在近4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白名单”正式取消。接连的政策调整,会对未来的动力电池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在成本及技术积累方面具有综合优势,与之相比,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
6月24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宣布存在近4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白名单”正式取消。
![]()
自2015年11月以来,工信部先后发布了四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共57家电池企业入围,包括我们熟知的宁德时代、沃特玛、天津力神、国轩高科等等,而像三星、LG、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始终未进入目录。利好的政策扶持,使得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快速成长,并成为一流的动力电池企业。
![]()
如今取消“白名单”也就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和产品将进入市场,日韩电池制造商也正在卷土重来,从去年开始,就在华扩充产能,为回归中国市场蓄力。其中,日本松下位于中国大连的新能源专用方形锂电池工厂已经开始生产并出货;LG化学也在中国南京建立了动力电池工厂;三星SDI位于中国西安的动力电池工厂已经开始投产。
补贴退坡,动力电池企业首先面临成本问题。
![]()
在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中,对动力电池的技术指标更加严格,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在能量密度方面,门槛从此前105Wh/kg增长到125Wh/kg。能量密度的提升,无疑增加动力电池的生产成本。
![]()
根据国际投资分析机构瑞银2018年年底发布的电池生产企业成本报告显示,通过拆解对比3家电池厂商生产的锂离子电池发现,松下21700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成本为111美元/kWh,LG化学的成本为148美元/kWh,宁德时代的成本超过了150美元/kWh。
在成本、利益和技术的诱惑下,精明的车企也正在积极尝试着进入到动力电池领域。
![]()
在电动车的成本构成中,有这么一组数据:电池:50%;电机:15%;电控:12%;零部件:8%;其他:15%。目前动力电池的电芯1kWh的售价在1500元左右,而市场上主流电动车的电池容量都在40-60kWh之间,其成本就达到了6万-9万元。要是再加上电池外壳与智能温控系统,那电池这一块的成本只会是更高。
![]()
作为较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宝马,也在全球布局了三大动力电池工厂,其中位于中国沈阳的“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集电池研发、生产及测试于一体。
生产的宝马全新第五代动力电池将应用于宝马iX3车型上,而沈阳也将成为宝马全球首个生产该款动力电池的生产基地。
![]()
而广汽、上汽、东风、一汽等均与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深化与上游产业的关系,实现动力电池的稳定供应,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2019年,将会是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大洗牌和大整合的一年。虽然今年年补贴大幅退坡,但补贴仍然存在。可以预见的是,2020年,新能源补贴将完全退出,届时的动力电池企业,不仅要面临日韩动力电池巨头对市场的侵占,还要应对合资车企的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