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在控股观致一年多后,又再谋求通过收购进一步扩大其在观致汽车的持股比例。
有报道称,宝能正谋求再收购奇瑞所持观致12.5%股份,持股比例从目前的63%升至75.5%,目前正在走程序。收购完成后,奇瑞的持股比例将降至12.5%,以色列Kenon Holding的持股比例仍为12%。
持股75.5%,意味着宝能在观致的股权占比已经超过三分之二,拥有完全的决策权。从表面看,宝能对观致确实是动真格了,是“真爱”无疑了。但从外界的角度来看,宝能对于观致投入却更像是一个“渣男”。
在收购之后,2018年全年观致汽车销量达到62045辆,同比实现3倍增长。但这些增长却是由宝能的内部资源带来的。2018年,宝能关联的共享出行服务公司向观致下了9.5万辆的订单,而这正是观致的大部分销量来源。显然,这样做表面是让观致实现了销量上的暴涨,但在盈利上却并未真正实现,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观致汽车就已经累计亏损124亿了。
而根据5月汽车销量数据显示,观致汽车的销量为3458辆,同比下降50.8%。1-5月累计销量为4312辆,同比下降81.8%。据了解,5月销量中的3000多台也是由宝能旗下联动云采购,实际批售给经销商的只有几十台。去年12月40家经销商联名上书维权的事件就印证了观致实际销售的惨淡。
很明显,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家汽车公司是靠自产自销模式做大做强的。就算联动云能够带来一定的销量,但却从来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明智之举。而对于观致汽车的供应链怎么解决,显然宝能并未给出答案。
2018年收购观致后,宝能曾公示了一份“观致复兴计划”。计划表明:宝能将自2018年开始每年为观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车研发,并将连续5年进行投入。而宝能方宣称2018年的100亿研发费用已经到位,计划到2022年推出多达26款新车,包括18款传统燃油车和8款新能源车。
但据媒体观察,事实却并非如此。有宝能汽车内部的研发人员透露,观致汽车的产品开发目前已经停滞,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因为人员管理太乱,有事不知要向谁汇报;二是姚振华对研发提出很多要求,并要求2019年尽快出车,但相应的研发费用并未到位。
从整个2018年来看,观致并无重磅新车推出。2018年底虽然下线了观致3的电动车,但由于众多原因并未上市销售。甚至,2018年不仅没有实现上市3款新能源车的许诺,就连常规产品家族的观致3、观致3GT、观致5、都市SUV都未进行更新。
而2019年已经过去了一半,观致究竟会不会在产品上实现落地,我们就暂且拭目以待。
当然,宝能被质疑“吸血”观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姚振华入主观致后便迫不及待开始大肆跑马圈地、囤积产能,以至于有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宝能是在借转型汽车之名发展房地产。
在入主观致不到两个月时间,宝能便先后在广州、杭州和昆明三地签下在当地布局生产基地的协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而有了汽车这个版块,宝能在苏州、昆山、南京、扬州、仪征、无锡等拿地都变得非常容易,并且很多项目都不是观致的。
宝能这一套肉眼可见的地产商风格,很难不被质疑就是在借观致之名发展房地产。
2017年宝能入主观致后,很多人以为观致终于迎来了救星。不仅销量大涨、团队换新、渠道增加,还更有宝能承诺的大笔投入,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美好的方面发展。但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表面的繁荣面纱被扯下,宝能露出的“渣男”真面目却让人唏嘘。
有趣、有料、有态度
全网近20个平台分发,日均浏览量过百万!
128万人关注的汽车新媒体
商务微信:138060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