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动机机油变质,磨损加剧
汽车长期停驶,发动机内部各摩擦表面上的润滑油就会回流到油底壳中,摩擦副之间的润滑油膜被破坏,比如活塞与气缸套,曲轴与轴瓦,凸轮轴与摇臂,各齿轮之间。当发动机再次启动时,这些摩擦副就会发生干摩擦,从而极大的加剧了零件的磨损。所以,汽车停驶,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汽车不动就没有摩擦,汽车的使用寿命应该更长。事实上汽车的磨损80%都是发生在冷启动的时候,启动瞬间的干摩擦,比汽车行驶几百公里产生的磨损量还要大。所以,长期停驶的汽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
还有就是,由于发动机不运转,机油处于静止状态,接触空气后会氧化、变质甚至结胶,机油的各方面性能都大幅度下降,甚至在局部酸碱度超标而腐蚀金属表面(部分汽车长期停驶后,分解发动机会发现曲轴轴瓦上有一些黑灰色的点,这就是机油中的酸碱腐蚀造成的)。当再次启动车辆时,机油已经不能满足发动机的使用要求,如果继续使用,无疑会加速发动机的磨损。一般来说,汽车上使用的矿物机油寿命一般在半年左右,合成机油寿命一般在一年左右。如果超过了这一时限,启动车辆前要更换机油。
二、蓄电池容量下降、寿命缩短。
汽车停驶后再次启用,车主最大的感受就是电瓶没电了,车启动不了。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状况呢?
现在汽车上用的一般都是铅酸蓄电池,这种电池最大的问题就是电池自放电,在正常条件下,蓄电池每昼夜自放电使电容量下降1%以上,如果汽车上还有用电器在工作的话,放电量会更大;如果电瓶的技术状况不佳,自放电率也会大大增加。当电瓶容电量低于标准容电量的70%以上时,电瓶内部的极板表面就会产生硫化物,从而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坏,电瓶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最终的后果是电瓶提前报废。
三、轮胎变形
汽车停驶后,汽车重量由4个轮胎接触地面的部位承受。这个接触面能有多大呢?大约只有一张A4纸那么大。所以,轮胎接触地面的部分受力是很大的。这个力长期作用在轮胎的一个部位,轮胎局部就会产生不可逆的塑性形变。汽车停驶时间越长,变形部位越不易恢复,使轮胎四周的重量分布发生变化,滚动半径不均匀,造成轮胎不平衡。再次启动车辆后,汽车高速行驶就会发生车身抖振,还会加速轮胎的磨损,给行车安全带来不小的隐患。
四、汽车电子元件受潮、触点锈蚀
汽车在正常使用时,汽车产生的高温和行驶时流动的空气,会把电气元件上沾附的水汽驱除,同时电子元件自身也有一定的防水功能,所以水汽一般不会侵蚀到电子元件及连接件的内部。但是汽车停驶后,水汽就会慢慢的侵入到电子元件及连接件的内部,使内部的线路短路或触点腐蚀,造成接触不良,再次启用时电气故障频发,还不容易查找故障点。
五、橡胶制品老化
当汽车长期停驶后,再次启用时,打开车门会发现车门的密封胶条与门框粘到了一起,同时弹性也会大大降低,这就是橡胶制品老化的结果。不仅仅是车门密封条,其它的橡胶制品,如轮胎、皮带以及防尘罩等,都会发生老化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橡胶属于不饱和的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而氧化,特别是直射阳光,能促使橡胶迅速老化。另外就是汽车长期不动,橡胶中的分子链长期固定在一个位置,弹性就会消失。
六、车身锈蚀
很多人感到很困惑,为什么汽车正常使用时,车身基本不会生锈。但是汽车停驶一段时间后,车身上的有些部位很快就生锈了,特别是一些比较廉价的汽车更是如此。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观察过,电瓶的正极上经常有一些锈蚀,但负极却没有,这是由于电化学反应造成的。正极上电子是流出的,金属失去电子就会变成阳离子,即所谓的被氧化;而在负极上电子是流入的,金属化合物得到电子会变成金属原子,即所谓的被还原。这就是电瓶负极很少锈蚀的原因。
在现在的汽车上,电气系统使用的是单线制、负极搭铁,汽车车身就是整个电气系统的公共负极,与电瓶的负极是直接相连的,所以轻易不会锈蚀。但是当汽车停驶后,电气系统停止了工作,电子也不再流动。当车身上有一些积水或一些腐蚀性物质,破坏了车身的防锈层,就会进一步腐蚀汽车的钢板,使钢板氧化、生锈。在正常使用时,由于有电子的补充,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停驶汽车没有电子补充,所以钢板很快就会锈蚀。这就是停驶汽车容易生锈的主要原因。一些文章中说什么积水呀,潮湿呀,都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汽车正常使用的时候也会遇到这些情况,但腐蚀就没有那么快。
七、变速箱油会变质、结胶
汽车长期不动,变速箱中的油液也处于静止状态,会发生氧化变质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自动变速箱来说,变速箱中的油液如果在某些阀类部件上产生了结胶,就会发生变速箱无法换档、换档冲击、顿挫等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