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大家好,欢迎来到上海车展有车以后直播间。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的D90总设计师陈预庆先生和D90的产品经理陈超先生。
在今天的媒体日我们看到了上汽大通D90发布会,这款D90是一款非常重磅的车型,而且还是无人驾驶出车,感觉非常的有时尚科技感,比较创新,下面请陈总介绍一下这款车。
陈预庆:今天我们发布这款车现场的确是无人驾驶出车,这仅仅是我们众多智能技术中的一项,正是我们上汽大通全尺寸智能定制互联网SUV D90,整车长5.005米,整个车高有1.875米,车宽是1.932米。在这样一7人座,完全可以在非常舒适的使用空间的情况下,这台整车我们今天是如期而至发布了,同时也是社会上的反响跟我们之前推出的概念车是高度一致的,也得到了很高的反响。
有车以后:长度超过了5米?
陈预庆:对,5.005米。
有车以后:布置了7个座位?
陈预庆:对,223、232等各种布置都有。
有车以后:这样一种座椅布局跟我们通常理解上的7座SUV的一种座椅布局不一样,能不能讲一下这里面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布局?
陈预庆:这个可以请陈超产品经理介绍一下。
陈超:我们立项初和客户交流的时候考虑到223、232不同座椅布局的区别,我们理解232这种座椅布局很常规,它把最后两个座椅当成一个附属的,平时前面坐5个人,如果应急坐7个人的时候进入第三排,有什么样的问题呢?在于第二排的靠背座椅它自然把前面两排座椅跟第三排作为一个隔绝,如果真正坐7个人的时候这样,这个车,7个人的交流是有问题的,除此之外我们必须提供更有利于7个人乘坐的空间,223或者222布局,使得所有人都能很舒畅地交流,前视野也会更好。同时我们D90的特色,第三排的两侧车窗也很大,归根到底就是我们理解232是一个主流布局,我们肯定提供。再考虑到7个人或者6个人互相交流有利性,所以我们还是要提供2+2+3、2+2+2的座椅布局。
有车以后:这种变动是不是我们跟大通D90路线走的C2B定制化路线有关系,能不能简单说一下D90现在市面上的发布,消费者关心的C2B,很多人对这个概念不是特别理解,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陈超:我来介绍一下,C2B这个模式,整个车开发的流程跟以前传统做法很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在车的立项一开始就邀请客户参加我们产品的定义,也就是说我们最主要的产品参数,比如说车长、轴距等等定义,再参与我们产品的设计,当然陈总是主要的设计,我们会把设计拿出来跟我们的客户跟我们共同交流,客户也有很多意见反馈给我们,加上专业设计师的再加工,一起工作,把这个设计做到消费者喜欢。这个车在上市之前还有一个验证阶段,在车没有定型状态,工程开发的状态客户就能参与,跟我们说这个车好还是不好,所以这个验证过程在D90上面已经做到一半了。之后这个车值多少钱,或者说您自定义的车应该是值多少钱?我们还是让客户进行参与,客户必须要有一个决定权,所以这个过程肯定也有。当然在整个过程当中客户可以随时跟我们反馈建议、意见,所以我们产品开发这个流程是贯穿于整个过程当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所开发出来的产品就是我们直面的客户想要的产品,中间没有任何过渡的翻译,过渡的转折,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想造出客户自己想要的车。
有车以后:也就是直接满足客户?
陈超:对,就是直联的方式。
有车以后:这样一个造车方式在国际上都很少有这种方式?我们大通D90去挑战这样一种造车方式,我了解这样一种造车是有很大的难度的,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方式来去定制这个东西,而且我们在价格上会不会比同期的批量化的东西会不会有成本的问题?
陈超:这个问题很精确,很关键的问题,做任何事情我们理解都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首先说人和,现在我们都是80、90后,都是互联网成长的一代,我们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了,从很多首饰、服饰已经看出很强的定制化趋势,但是汽车领域并不明显,特别是我们老百姓自己消费得起的汽车个性化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但是我们觉得天时跟地利已经来到这个时间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数字化的水平、互联网的程度,以及工业制造的技术改良已经满足我们能做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的中国汽车品牌(创新发展、创新驱动)。有这三个要素都在,我们觉得上汽大通做这个事情是恰如其分。
关于成本这个问题,的确初期是制约上汽大通的一个问题,但是后期大通借助于整个业务链的高效率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另外在C2B模式下,大通的体系能力和积累的丰富经验将会外话形成另一个差异化优势,就是交付期短。上汽大通的体系能力、数据化能力都将外化成为用户的价值。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都有效的控制了成本。
有车以后:也就是说这个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能够以一个比较合理的价钱买到他喜欢的产品?
陈超:对,所谓的技术进步就是你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同样生产定制化的东西,可能一个豪车需要支付几十万,但是现在这种技术改良,我们很多信息化的投入,数字化投入使得我们不花太大的成本就能干到同样的事情。
有车以后:我们刚才聊了关于定制化的问题,开创了国内和全球的先河。很多人关心一点,作为一台7座,大型的SUV,它的一些基础的,比如说发动机、变速器、底盘、四驱这些东西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对于整个自主品牌有没有一个担心,能不能讲一下作为一台SUV基础层面这些东西有哪些亮点?
陈超:我觉得有些是必须说的,比如说动力总成,比如说四驱结构等等信息。我们对我们的动力总成是很有信心的,我们使用的是上汽开发的2.0T涡轮直喷发动机,在现有发动机的基础上根据D90的工况做了适应性的开发和调整,使得D90这台2.0T汽油机峰值扭矩达到了360Nm,这应该是自主2.0发动机里面很高的水准,绝对是比肩合资品牌的,分值功率也是165千瓦。除此之外,同时配置的6AT的变速箱品质上也是非常好的,而且我们觉得它的响应速度跟可靠性很好。最主要是这个6AT变速箱允许我们把更多节油措施放进去,比如说发动机自动启停这些功能,以前G10使用的变速箱是不支持这项功能的,所以说可靠性是很强的。除此之外我们提供分时四驱跟实时四驱,我们知道千人千面,有些客户是相对于对四驱不是很熟悉,但是又希望有四驱的功能,所以选择适度轻度的实时四驱,而且这个实时四驱很可靠,很好用。对那些重度穿越客户的要求,他们希望要分时四驱,我们同时也提供这样一个分时四驱。而且我们底盘的调校,实际上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包括跟我们客户一起开这台车,我们几乎调校到一个比较平衡的点,同时到了烂路、越野路面有很强的适应性,做这个事情不容易,花了我们很长时间达到这个很美妙的平衡点。
有车以后:作为一台SUV来说,四驱、动力、底盘的调校非常的关键。我还了解到这台车应用了上汽跟阿里合作研发的车联网技术,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陈超:我们和上汽阿里合作开发的系统最大的特点相当于你的手机系统一样,它不断迭代,不断更新新的东西,你的物理硬件可能是这样,但是软件版本可以迭代很多,有很多新的东西进去,包括今天大家看到这台SUV12.3寸大屏,应该是同级最大的,而且分辨率是1980×720的高分辨率,画面很精致,反馈力度很好使用起来很方便,这也使得阿里系统人机使用感觉会更好。除此之外,阿里的语音识别,车队的管理都是非常好的,我们在技术上自动识别了一些信息。所以车队管理不需要拿一个对讲,你在地图上实时就能看到,而且车队长有一个掌控权。所以类似很多的应用,也许只有你想不到,没有这个系统做不到的,它就是一步一步迭代的过程。
有车以后:从这个角度来讲,哪怕更高级别的豪华车,很难做到这样一项技术?
陈超:这是我们自己的观察,就互联网应用的发展而言,我觉得很多豪华品牌,特别是欧洲的豪华品牌赶不上在中国的企业,因为我们的数据更多,反映速度更快,包括阿里,包括上汽在这方面的投入特别大,而且我们是本土企业,我们有很多本土的优势这些企业是没有的,所以我们有自信说我们这些东西比他们做的更好。
有车以后:严格来说中国的互联网也比欧洲发展的更快。我甚至还听说这个车上面,在手机装一个APP可以控制发动机的功率、扭矩的输出,这一项也是挺有意思的,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
陈超:发动机扭矩实时响应系统,也就是说通过手机跟我们车机进行相连,手机里面提供很多预制的调校版本,也可以根据您自己的喜好校正自己的版本,如果按了调整会把信息输入给动力控制的ECU,会把这版调整的数据放进去,完全不一样的驾乘体验,所以你下油门,车子的反应完全不一样,根据自己喜欢的版本来。下一步我们考虑改进这样的系统,包括是不是不适用手机通过短信的方式或者是联网方式,而是用蓝牙方式直接在车里有一个局域网的方式解决,这个系统是我们首创的,实时改进当中,相信以后会给消费者一个很好的体验。也就是说东西都放在这里了,怎么根据消费者的体验做更好的调整,每一个人喜欢的版本可能都不一样。
有车以后:从现在我们了解的信息,这台D90上面应该出现了很多独一无二的一些东西,非常非常先进,也非常非常具有可玩性?
陈超:是,十分亮眼,我们工程团队很自豪开发出这些东西。
有车以后:现在的时间节点,现在4月19日在上海车展发布了这辆车,下一步我们比较关心的是什么时候上市?
陈超:今天发布了之后会有一个参与定价的分享活动,您告诉我选择什么样的车,对D90有什么的定价的意见,之后6月底我们会根据所有的客户这些输入,我们做大数据的分析、迭代等等,包括工程开发的节奏匹配,把我们最终的价格体系,而不是单单说一个配置,我们没有配置版本的概念,因为每个人选的配置版本不一样,我们公布的是一个价格体系,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版本,在6月份发布。从9月开始陆陆续续有客户可以拿到车。
有车以后:9月开始拿到车?
陈超:对。
有车以后: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