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杜德彪
优雅是可以装出来的,但装出来的东西一定不会太长久。
比如新势力们总会在不经意间宣判燃油车死刑,这其实折射出一种焦虑,类似人到中年,价值观和半辈子的路线都是承受环境变化的挑战,于是从内心深处到口头上都必须强调自己是正确的,否则心灵支柱就会垮掉。
这无关对错,只是一种修养,遇到环境考验时,有些暴脾气就无法再保持优雅,而选择本色出演,这多少让当下的新势力汽车圈呈现出自媒体的色彩,或许足够鲜活和直接,但缺少了一些缓冲地带,上来就是底线对决,很容易非黑即白,老死不相往来。
身处这种舆论氛围,即便作为观察者都很容易上头,好像方舟子对决崔永元,核心不在转基因,而在于非要证明对方是错的。这种从讨论核心问题异变成人与人之间对抗的紧绷状态,直到自己和沃尔沃进行了一次单方面的神交,才算缓和了下来。
在成都车展上,沃尔沃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在专访中表达了一些观点,他并不掩饰个人和企业在行业变革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和内心的焦虑,重要的是在平抑这些悸动时,企业所展现出来的层次感。
所谓的层次感就像汽车的“线性加速”一样让人舒适,在能源交替过程中,企业要做的并不是选边站队,相反是把握好节奏感。
之前在解读丰田时也曾表达过类似观点,在能源交叉时期,对传统车企而言,重要的是层次感和兼容性,比如混动、纯电、T动力和自吸等等,因为在过渡时期厂商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市场,尽管丰田在当前背景下,并非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但转身最剧烈的那个,也并不是最成功的那个,比如……
而即便在新能源圈子里,“激进”和“极端”也并非主旋律,以钦总之前受访时的观点:电气化最激进的一批消费者已经过去了,深圳,上海等地电气化渗透率已经超过40%,现在是主流消费者进来……在全行业电气化背景下,行业走向“泛品牌”,不是以现在新老势力来区分,而是以功能来区分品牌。
![]()
同时,能源交替带来的行业变化也并不仅仅体现在结构方面,也会传导到渠道体系甚至是营销形式这种末梢神经上。
对于这两者的操作,沃尔沃都表现得很“线性”。
比如钦总在某种程度上是认可了新势力在营销时的直率风格的,这是对于以互联网为沟通工具的用户习惯的折射,这影响到了沃尔沃这种“传统”品牌(传统但不守旧,沃尔沃是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关注气候变化,并开始持续布局的先知先觉的品牌之一)的沟通思维。
于是就有了7辆XC60叠叠乐表演,将XC40纯电版放在水底、封进冰里这种行为艺术,以及拆车展示等等,将产品性能和安全系数直观呈现给观众。
![]()
但在这种直观手段的对面,沃尔沃依然保持了豪华品牌优雅的营销风格,比如讲高大上式的愿景——好比一家酒店既供应快餐又提供慢工细活的牛排——如请来罗翔、罗永浩和许知远等学者和创业者,来跟沃尔沃一起讲品牌故事,以及请陶勇医生来讲述爱与生命。
这个来自北欧的品牌总是有着自己的温度,就像在《龙纹身的女孩》中在冰天雪地和阴霾笼罩的家族里,救赎和希望才更显弥足珍贵。在能源交替时由焦虑引起的鼓噪中,沃尔沃有着自己的从善如流,也保持着自己的优雅,正如钦总对品牌营销的看法——终极的营销就是价值观的沟通。没有什么比坐下来侃侃而谈更好的沟通方式了——在行业剧变的初期过后,你会发现在剩下大多数时间内车企仍然拼的是内劲。
在渠道转型方面,沃尔沃也依然保持了上述兼容色彩,钦总表示沃尔沃要在完全的传统模式和完全的新势力模式中寻找切口,于是就有了当下的并存模式——
在直售模式下,沃尔沃仍然坚持与经销商站在一起,比如在今年疫情最吃紧的阶段,有些经销商迫于压力对人员进行了优化,但沃尔沃则对一线的顾问和售后技师有自己的保留计划(此举大概能让你想起《大宅门》前十集里的白文氏)。
![]()
另一方面,沃尔沃也在布局城市中心店,让销售回归顾问本源,让用户收获更好的体验。在钦总看来,在现阶段市场中,中心店和传统4S店是一个互补状态,因为中心店在试驾环节就结束了,而汽车的购买周期很长,用户需要时间决策,没有太多人选择在商场直接下单。
后续需求就是传统4S店存在的意义,而目前新势力也在走经销商与直营并存的路线,比如更早时期特斯拉已经在有意识地撤出成本太高的商超地带。
按照市场规律发展的车市,“革命性”从未真正到来,比如今年市场的大赢家并非纯电产品,“并存”是当下汽车圈从技术到结构的注脚。
而在对销量数据不吝赞美和推崇之余,这个车圈仍然需要一些温度来为我们的价值观和越发难得的淡定心态输入底气,沃尔沃无疑是个正面教材。
而在刚刚过去的8月,沃尔沃在国内销量同比增长31%,其中纯电产品暴增846.2%,这是对这个致力于人文关怀的品牌的最佳奖励,而RECHARGE系列车型在欧美地区持续的稳定表现,也为沃尔沃在国内未来新能源市场的表现昭示出良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