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的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7.71%,环比下滑9.49%,意料之中的开门黑对车企而言恐怕也没啥触动,按照有关机构的预测,需求波动不大,销量会涨回来的……1月份日照市机动车接近100万辆要研究治堵措施,过年期间很多人返乡会发现,连农村都已经车满为患了,哪来的消费空间呢?
![]()
2018年就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会下滑到5%,但现实是,过去40年,真正富起来的也就是3亿人,这3亿人平均年收入达到了2.5万美元,就是这些人不断重复买车,这些人的消费需求支撑了中国每年近3000万辆新车销量。
但中国还有另外的10亿人,这10亿人的年平均收入只有8000美元,这个收入水平下,举全家之力能买辆国产车已经不容易,但这部分人的汽车消费需求并没有被满足,它们是如假包换的10亿潜在车主。我国政府谋求的全面小康社会不就是要提高这部分的收入水平么?从8000美元跃升到2.5万美元,这将催生一个多么庞大的汽车消费人群?
![]()
很难相信这10亿人的收入会止步于8000美元,对中国前景悲观的专家当然会舶来什么中等收入陷阱之类的鬼话。给老百姓涨工资当然很难,就像做企业赚钱很难一样,如果帮助10亿人迈入小康生活还不能证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话,什么事情能证明呢?
可以预见到,10亿人达到2.5万美元年收入之时,另外3亿人的年收入应该达到和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能够在地球上第一次实现10亿级别的人口规模进入小康社会,这将让失去理想的地球人找到新的国家政治、经济制度方向。如果说这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都不能激励中国人为之奋斗,还有什么伟大的事情值得呢?
![]()
对汽车行业而言,目前全球大约1/4的产量都在中国,未来几年全球差不多投资3000亿美元用于电动车,其中大约1300多亿美元会投入到中国市场,眼下这些电动车满足3亿人的需求都勉强,如果接下来在党的领导下,10亿人的收入迅速增长,2009年之后的那个汽车销售的黄金时代为什么就不会回来呢?
2018年,特斯拉在美国裁员10%,却向中国投资50亿美元,为什么?因为特斯拉在美国根本无法获得能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目前只有华为的微波5G能够在中国的光纤基础设施下达到真实5G的速度,美国和澳大利亚所谓的5G不过是用4G加上有限的光纤宽带5G基站的假5G,如果不侵犯华为的微波5G知识产权,仅靠美国掌握的4G长波专利,根本不足以行程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虽然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美国确实领先,但奈何美国已经没有当年搞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举国体制优势,特斯拉眼看着中国的模仿者大踏步追赶,自己会失去先发优势,只能把梦想实现的目的地重新定位于中国。事实上不仅特斯拉,通用汽车、福特汽车以及宝马等跨国车企也都已经默默把宝押在了中国。
对中国而言,是否要在当下继续坚持本土品牌自主,这值得商榷。我们已经知道国家的历史使命是让10亿年均收入8000美元的老百姓能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如果特斯拉、宝马、通用、福特的资本家们愿意来帮助我们实现,为什么不欢迎呢?
2019年1月开门黑对本土车企而言是意料之中的,可以肯定,接下来两年中国车市很难有大的起色。但从产业投资的角度来看,这不是千载难逢的企业转型机遇么?过去30年,这个体系满足了3亿人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体系的红利都已经用尽,如果不来一次行业喘息的调整机会,哪来的流程再造?服务3亿城市人口的商业模式,真能适应智能网联汽车、5G通讯技术时代的10亿人市场环境么?
![]()
既然如此,我们得感谢这次开门黑,对车企而言,无论本土车企还是跨国车企,都来到了产业底层商业模式的创新起跑线上。大企业有各种优势,但要改变固有路径困难要大得多,小企业有各种劣势,但改变自己要容易得多。真正可怕的是小企业得了大企业病,这样的公司最没希望。
所以,别对开门黑持悲观态度,在我眼里,汽车产业眼下的情况好得很,10亿人口的本土市场就在眼前,全球资本家都用脚向中国投了赞成票。我们需要的是追求变革拥抱变革的勇气,保持认知的开放心态,放下过去的经验,拥抱未知,这是迎接中国汽车最美好时代的应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