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前任多少美好?
还记得她第一次为你做饭时你的那份感动吗?尽管那顿饭可能不怎么好吃;还记得她第一次在一个地方等待你,你霎那间想和她白头的念头吗?尽管可能只等了几分钟,她还是坐在街角的咖啡厅。
我想你很少记起那个场景,更难忆起那份悸动,就像小型车于国人那般渐行渐远。
小型车乃至微型车的发展与风靡,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与石油危机。
无论是大多数人熟知的德国大众“甲壳虫”(1938-2003)、菲亚特500(1957),还是鲜为人知的雪铁龙2CV(1948-1990)、奥斯汀迷你7型(1957),都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它们的使命,便是用自己方便、廉价、实用的特性,去替代曾经那些只为权贵所有,豪华气派但更多是用来炫耀的汽车。
如果有人还记得那辆在1999年,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汽车之中的第二名,由阿列克·伊西格尼斯爵士设计、英国汽车公司生产的“迷你”微型车的话,就更不会怀疑这一事实。
它的出生,便是因为1956年英法与埃及爆发冲突,苏伊士运河被封锁,石油供应大受影响,而被BMC公司快速研发出来的产物。在这里说一句,它采用前轮驱动,发动机横置的设计,对后来的小型车设计影响也是巨大的。
石油危机也使欧洲经济遭受重创,这也成了大众与日系车最好的机会,Golf便是大众在1974年推出的车型。因为当时的经济情况,大众公司放弃了传统后置风冷发动机布局,改为水冷式四缸发动机,前轮驱动,紧凑的承载式车身,轻量化底盘,前悬架支柱式而后悬架交叉臂式设计。
最初主打北美市场,最终大获成功。它曾被评选为1980年代最佳汽车第三名,至今它也仍是大众公司最畅销的车型。
也因为石油危机,使得当时离开汽油就寸步难行的汽车巨头们悟到了——能源危机之下,虚张声势不如小家实用,节能省油才是发展之道。这也是1970-1990年代,各家汽车公司设计的家庭乘用车逐渐从“大”到“小”趋势之变的根本原因。
1978年,美国更是通过了燃油税法案,开始注重燃油经济性。法案明确汽车企业生产的车型需要达到每加仑18英里的水平(现在的百公里13升左右),并在1985年实现27.5MPG水平(现在的8.5升左右)。用我们国人常喜欢提及的说法,小型车的风靡与盛行,便是时事造英雄的结果。
当然,不止小型车,中型家用车的发展也在这里开始崛起,翻开凯美瑞、雅阁的封神榜开篇,无一不在这一时间节点,这里就不再过多提及。后面的故事便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美国本土汽车企业以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为主的三大巨头想法一再“失误”,欧洲和日本车企一直坚持小型车与经济型开发,最终在北美大获成功。
如果说小型车是时事造就的英雄,这些企业便是背后吃尽红利的赢家,甚至至今还有余温可咀嚼。
而小型车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系,便是起步较晚,但发展飞快,来不及回首,小型车的时代就已准备离去。
在我小的时候汽车还是奢侈品。始终记得我爸跑工程买回来的第一辆面包车,是整个四合院里第一辆车。彼时我们都很开心,还兴奋合影。不到二十年光景,一切早已天翻地覆,如果我爸现在还开着那辆面包车,以我对他的了解,他肯定笑不出来,更别说拍照了。
以我家老头为代表,便是这二十年不少普通家庭的缩影。
最初大家都不怎么富有,什么奥拓啊、夏利啊,雨燕啊,小就小点,有就行了。就连我们这些小孩子玩QQ空间的停车位小游戏,第一辆车是辆奥拓也贼开心,反正它不是廉价的代名词,最多丑点。
小型车在中国市场也在那时迎来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增长。国产的有长安奔奔、奇瑞QQ等,合资的有smart,大众Polo,本田飞度、雪佛兰赛欧、MINI等,都各自被合适的家庭迎回家门,各有各的面儿,各走各的路。
什么时候走向凋零的呢?从二十年前算起,也就是近十年光景吧。
2000年时,我国汽车保有量是1609万,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中国速度下,汽车工业发展飞速,国人对小型车那点新奇与价格优势,没几年就不再新鲜,销量走了一段时间上坡路,便开始逆大趋势而下。
近十年,选择停售的车型愈来愈多,有情怀且还留下的,只剩Polo、飞度、致炫等屈指可数几款车型。
根据乘联会近两月的小型车销量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大众Polo销量为4313辆,本田飞度单月销量为2248辆,丰田致炫销量为9759辆。
5月致炫销量跌至6448辆,尽管Polo与飞度销量一个提升至单月5800辆,一个提升至单月8045辆,但对小型车这个仅占整体汽车市场3.4%份额的分支来说,也起不到崛起之势。
是这些小型车不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5.48万售价起的雨燕至今是天马赛道的记录保持者,曾经的一代销售王,多少人心中的梦想之车,飞度没火之前它才是这个级别的改装宠儿。再提及骐达、雅力士、菲亚特500、标致206、甲壳虫.....无一不是创下过销量佳绩的车型。
你要说它们不好,可能你家老头子都第一个不答应。
究其没落原因,不过有三。
一是民族文化性格致使我们有个默认的观点——大即面子。
追溯到古时马车时代,便有“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的明确等级划分制度,这种刻在传承里的民族文化性格,不可置否。
而如今即使身边有人买的是辆不算便宜的合资小型车,例如Golf、Polo、骐达、雅力士、嘉年华、飞度甚至是小贵的MINI,也总被亲戚朋友在车名前面加了一个“小”字——
你买的是辆“小Polo”啊,你买的是辆“小飞度”啊,你买的是辆“小MINI”啊......
开头就是小,我不要面子的吗,为了面子,我得努力买大车。
二是国人对空间的刚需性。
即使是2021年的今天,我们买车也多是以家庭为单位,未婚的要载着父母家人,已婚的更要带着老婆孩子,在三四口之家是标配的家庭背景下,你难道指望大家开着一辆小型车甚至是微型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吗?怕不是日子过得不快乐,想要找罪受......
哪怕拿我们这些汽车媒体测评者来说,每次试驾也都要傻不楞登的坐在那儿,比头部空间几拳几拳,腿部空间几拳几拳,面无表情的拍几张照片带回来配文。空间于消费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司视频主持人友情出镜
三是小车轻巧灵活的特性,在我国优势不明显。咱们国家道路到处都是数车道并行,走远路大多都修了高速,不怕车大,顶多怕车多。而且因为高速多,开大车给到的安全感也会更足。试想一下,一辆哈弗H6撞上一辆Polo或者致炫,谁更容易占到上风?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随着社会发展,我们可做选择太多了。回到开篇之初的历史环节,小型车风靡一时的历史使命就是节能减排,带来更好的燃油经济性。而现在我们更加实用、功能更多的紧凑型SUV和小型SUV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燃油经济性,更别说还有欧拉R1,五菱宏光MINI EV这些越来越多的价格亲民纯电动车型可以选择。
时代滚滚向前,情怀这回事,带动嘴巴行,带动销量不行。
所以你看,结论就是菲亚特500、标致206、雨燕、嘉年华这些情怀小型车注定逐渐被人淡忘,最后极少人记得它曾来过。可要说遗憾,也不至于,时间向前走,我们都在经历路口,车也一样,总有些路口,有些东西不再适合陪伴我们向前走。
好在就算你已经忘记和前任在一起曾有过的任何动情瞬间,它们也不会消逝,而是停留在记忆中,持续温暖着你某个不知名或再也不会去触碰的角落。
而我身边那个还至今开着爆改飞度,兜兜转转与初恋复合结婚生子的哥们,应该会把许多曾经小型车的故事继续讲给他的儿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