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大众汽车战略负责人迈克尔·乔斯特在美国《商业日报》举办的一场汽车峰会上宣布,为了阻止世界气候变暖,同时也是顺应当前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大众汽车集团将采取激进措施——2026年大众集团将发布最后一代使用内燃发动机技术的车型,届时就是旗下所有燃油车的死期。
![]()
But,打脸这种事情一直存在在我们身边,并不会因为话说得冠冕堂皇就可以例外。就在乔斯特发表言论后不久,大众集团技术主管韦尔施紧急出面澄清表示,我们的意思是2026年大众集团会推出新世代内燃机,而且也不会停止内燃机的研发。
两位高管先后发表的言论基本上是南辕北辙,让外界一头雾水,大众可能也觉得自己有点左右互搏了,于是又回应说,《巴黎协定》设想从2050年起基本实现一个气候中性社会,而大众汽车就推动实现该协定目标作出了明确承诺。基于承诺的内容,大众旗下全部车型将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考虑到正常的车辆生命周期,大众公司内燃机车型的销售将一直延续到21世纪40年代初期,所以从这个时间点往回倒推的话,基于最后一批内燃机平台研发的车型将在2026年前后开始生产。
不得不说,这份声明让大众的立场显得更含糊了,不过有两个重点可以划出来:第一,大众集团最后一批基于内燃机车型平台的产品的确将于2026年前后开始生产;第二,大众做这个决定并不非常心甘情愿,或者说基本可以视作是政策倒逼的产物。
今年欧洲减排标准再一次收紧,不少德国车企为了响应欧盟政策都发布了“电气化宣言”,比如奔驰表示2022年之前停售全部燃油车型,实现整体产品阵容电气化;宝马旗下新能源汽车将在2025年达到25款,届时旗下全系车型将均可实现电动化。不管最终能不能落实,至少这两家已经将全面转型电动化上升到了集团战略层面。
![]()
对于大众集团来讲,尽管此前曾说过将在新能源领域增加投入,但大众在纯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并不明显。从已知的信息来看,大众将2026年推出的燃油机车型平台产品作为最后一代燃油车产品完全是为了满足欧盟的排放标准而做出的无奈之举。其实奔驰也一样,尽管在宣布燃油车停售节点方面显得特别积极,但此前蔡澈也曾在媒体面前抱怨过,对传统燃油车一刀切式的禁售有欠妥当,很容易让整个行业陷入被动,因为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应该由消费者来选择,而不是欧盟或者巴黎协定。
放眼全世界的汽车工业,三电技术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电动车在可靠性、续航里程等方面尚没有能力取代燃油车,所以对于就此贸然宣布全面售燃油车时间表,大众可能并无底气,因此才会放技术主管出来找补在前,含糊地回应外界质疑在后。
出于求生欲,大众这种操作并不难理解,毕竟对于排放问题,就连欧盟内部都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能达成意见一致。荷兰、瑞典这些汽车产业并不太发达,或者特别圣母地主张环保至上的国家曾经极力要求把未来欧盟汽车尾气标准降低40%——反正对自己国家经济发展毫无影响,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德国等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则一直在玩命地抵抗,甚至不惜以裁员相威胁,放宽要求也好,延长时限也罢,反正就是不能接受为了电气化赌上全部身家。
![]()
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并不完备,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电动车的客观条件。况且与欧盟相比,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尾气排放标准并没有欧洲那么严苛,所以在这些地区传统燃油车仍有大量的需求,停产、停售燃油车就等于放弃了这些市场。尤其是高调退出了巴黎协定的美国,作为汽车工业大国,美国明显是不想因为一纸废话放弃燃油车带来的经济效益。
美国市场,这是多大一块蛋糕啊,要说为了欧盟的政策放弃这么大的市场,打死谁大众都不能答应。所以,大众这次的电气化宣言更像是一份被《巴黎协定》逼迫站队的表态,未来能不能继续向下推进还是个未知数。就像“耿直”的韦尔施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样:目前大众集团只是为了欧洲市场而更专注于电动车发展,至于未来传统燃油车要如何发展,还要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发展态势以及相关立法进程,目前还无法妄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