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印象中,方向盘都是圆形造型,所以当特斯拉发布了新款Model S/X后,“yoke”矩形方向盘就赚足了眼光,这可能是矩形方向盘第一次出现在量产车型上。
并不是所有汽车的方向盘都是圆形,以F1赛车为例,由于驾驶室活动空间限制,所以要求赛车的转向器传动比要小,转向要灵敏,转动圈数要少,因而使用方形方向盘,当然,对驾驶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
但对于量产乘用车,车内的空间更充足,同时为了便于驾驶,其转向器传动比要大,转向灵敏度比赛车要小很多,所以方向盘转动圈数都在2.5圈以上。这种情况下,圆形方向盘的优势就得以体现,因为圆形圆周处的转动惯量相同,所以转动方向盘时手施加的力就不会忽大忽小,圆形就成为最合适的汽车方向盘造型。
![]()
其实,为了打破汽车方向盘传统圆形造型的单调感,众多车企在概念车上都推出过方形方向盘,甚至是替代方向盘的操纵杆,而且,这份执着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2011年东京车展上,本田展示了EV-STER概念车。这款电动概念跑车就没有方向盘,取而代之的是操纵杆。至于为何选择用操纵杆,其设计目的可能是帮助驾驶员在急转弯时对抗重力,从而在操纵过程中保持直立?
![]()
向前追溯,宝马早在1999年就发布过概念车Z22,配有抬头显示和侧摄像头等当年看来很是新奇的设备。这辆Z22配备的就是一个矩形方向盘,但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机械操作,而是通过电子脉冲接收驾驶员的指令,方向盘上还整合了指纹点火装置。
![]()
1986年,由Italdesign 操刀设计的奥兹莫比尔概念车的“方向盘”,也是汽车史上最狂野的转向控制装置之一。飞机操纵杆般的造型,配合上飞机驾驶舱同款的全数字仪表盘,硬是在陆地上还原了航空体验。
![]()
1980年,巴黎车展上,雪铁龙带来了拥有梯形外形的概念车卡琳(Karin),采用新颖的1+2座椅布局。该车的方向盘虽然还是圆的,但却有一个奇特缺口连接着正中的键盘,而这块键盘实际上是电话按钮。
![]()
1978年,都灵车展上,基于蓝旗亚stratos的Lancia Sibilo首次亮相。这款概念超跑的外观算不上新颖,但方向盘的设计却着实吸睛。这种单片式的方向盘非常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定制握把设计让驾驶员感觉他们在触摸的是一个人的手掌,而不是方向盘。同时,所有的按钮也被置于方向盘后面,以保持简约的外观。
![]()
1971年,同样是都灵车展,玛莎拉蒂展示了概念车Boomerang,该车被认为是乔吉托最极端的设计。外观是大胆的楔形设计,座舱则更加前卫,虽然方向盘还是圆的,但转向柱几乎和方向盘一样宽,而所有的控制装置和功能开关都集成在了里面。
![]()
众多老牌车企都就新奇方向盘的设计拿出过自己的方案,但都停留在了概念车阶段。最终打破常规,在量产车型上突破圆形方向盘桎梏的,却是年轻的特斯拉。
![]()
特斯拉敢于在量产旗舰车型上采用颠覆式的矩形方向盘,离不开其领先的自动驾驶功力。在可预见的将来,自动驾驶愈发成熟,像泊车移库等需要反复转动方向盘多圈的操作,都可由自动驾驶完成。这时,方向盘是不是圆形,转动惯量变化是否影响操作手感,都不重要了,因为已经不需要我们亲自动手了。
另一方面,特斯拉虽为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翘楚,但其产品市占率和车企巨头比,仍有不小差距,Model S/X就更属小众。同时,行事风格上,特斯拉素来少有传统大厂的按部就班,而是颇具互联网科技新贵的不拘一格。没有市场和形象的包袱,创新的意愿和执行力自然更高些。
当然,特斯拉的矩形方向盘究竟好不好用,还要等实车出来后的切身体验了。